隐士的成语
(2014-04-10 18:57:48)
标签:
成语教育/原创文化 |
分类: 一.相似成语组合 |
1.江海士----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2.三径之资----三径:所说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3.大隐朝市----朝市:朝廷和市集,泛指人口稠密的热闹之处。指大彻大悟的隐士,不必隐居大山,大闹市也可隐居。
4.山谷之士----泛指旧时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
5.山间林下----旧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6.山林之士----旧时指山林中的隐士。
7.山林隐逸----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8.山中宰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9.飞遁鸣高----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10.丰屋蔀家----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也比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
11.龙蟠凤翥----指贤者遁世归隐。
12.龙蛰蠖屈----比喻隐居不仕。
13.出山小草----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
14.出山济世----济世:做有益于人间的事。原指隐士出来参与政事。后泛指有才能的人出来工作。
15.布袜青鞋----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同“青鞋布袜”。
16.羊裘垂钓----汉代严光和与刘秀一起游学,刘秀即帝位,严光变名披羊裘隐钓济中。比喻隐居生活。
17.功遂身退----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18.江海之士----旧指隐居不愿出来做官的人。
19.伏鸾隐鹄----伏鸾、隐鹄分别是三国时期魏国邓艾和陆云的别号。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20.归老菟裘----菟裘:古邑名。本指鲁隐公想归老于菟裘。后用以指归隐。
21.北郭先生----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22.坏车杀马----比喻弃官归隐。
23.沧浪老人----指隐者、渔父。
24.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25.东山谢氏----用以借指隐士。
26.东门种瓜----原指秦东陵侯召平在秦灭亡后不仕新主,在长安东青门外种瓜。借指离官隐居务农。也比喻富贵的人后来贫困潦倒。
27.发扬岩穴----岩穴:山洞,引申为隐居之处或隐士。表彰提倡不求功名的人。
28.角巾素服----角巾:古代隐士的有棱形的头巾。泛指便服。
29.坚卧烟霞----卧:躺;烟霞:山林间的雾气烟云。指隐匿山林,悠闲度日。
30.佯狂避世----佯:假装;避世:指隐居不仕。假装疯颠,逃避世事。指封建士大夫逃避现实的一种消极处世态度。
31.林下神仙----林下:幽僻之境。指不问世事,潇洒处在的隐士。
32.枯槁之士----枯槁:瘦瘠。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33.沽酒当垆----沽:卖;当垆:古代酒店垒土成垆,用以安放酒瓮,卖酒的人守在垆边,叫做当垆。原指古代卖酒的人。后引申为名士隐身于尘世间。
34.肥遁鸣高----退隐不做官,自以为清高。
35.削迹捐势----削迹:匿迹;捐:舍弃。隐匿踪迹,舍弃权势。旧指隐居。
36.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37.抽簪散发----抽掉发簪,散乱头发。比喻弃官隐居。
38.拂衣远去----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
39.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40.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41.挂冠神武----指辞官隐居。
42.挂冠归隐----冠:帽子,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归隐。
43.卧龙伏凤----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
44.商山四皓----旧时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45.南山隐豹----比喻隐居山林而不仕的贤者。
46.青门种瓜----在京城东门外种瓜。指隐居不当官。
47.青鞋布袜----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
48.变迹埋名----改变行踪,隐匿姓名,使人不知。
49.卖剑买琴----指没有功名意识,志在归隐。
50.岩穴之士----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51.岩居之士----岩居:住在山洞里。指隐士。
52.高人胜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胜士:指隐居者。清高不慕名利的隐居者。
53.高人逸士----逸:隐逸。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54.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55.养音九皋----比喻贤才隐居修德。
56.妻梅子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表示清高或隐居。
57.素隐行怪----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59.遁世隐居----避世而深居不仕。
60.逾墙避命----越墙而逃,躲避被召之命。指隐士隐居不仕。
61.遵时养晦----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62.烟蓑雨笠----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63.海怀霞想----本托意仙游。后指远游隐居之思。
64.敛声匿迹----不声张,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65.振衣濯足----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66.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67.躬耕乐道----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68.韩康卖药----隐士逃名避世。指卖药。
69.畸流逸客----指高行脱俗的隐逸之士。
70.散发抽簪----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
71.解巾从仕----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仕:做官。结束隐居生活,出去做官。
72.戢鳞潜翼----戢:收敛;潜:隐居。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
73.毁车杀马----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74.啸傲林泉----林泉:山林泉石,指退隐之地。形容自由自在,放旷不受拘束的隐居生活。
75.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76.隐迹藏名----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
77.隐鳞戢翼----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
78.潜山隐市----指潜身于山林,隐迹于市井
79.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80.鹤鸣九皋----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虽隐而名犹著。
81.韬光隐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82.韬晦待时----指暂时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而动。
83.超然避世----超越人世,隐避人间。
84.避世离俗----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85.倒冠落珮----①指弃官归隐。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②指隐者装束。亦作“倒冠落佩”。
86.凿穴为居----凿: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
87.凿坏而遁----坏: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遁:逃避。谓隐居不仕。
88.膏肓泉石----膏肓:胸鬲之间,比喻难治的病症。形容热爱山林泉水已成为很难改变的癖好,指隐居不愿做官。
89.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90.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91.箕山之风----指隐士的风范。
92.箕山挂瓢----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93.筑岩钓渭----筑岩:商朝大臣傅说在傅岩从事版筑;钓渭:吕尚在渭水边垂钓。指贤士隐居待时。
94.焚林之求----由于隐居在山林,故烧毁森林使他出来。比喻为求贤才而去毁林。
95.盥耳山栖----盥:洗;栖:居住。相传远古时隐士许由,不愿接受尧帝的封让,躲到山里,用颖水洗耳,以免受传言的污染。比喻隐居不仕。
96.鹭朋鸥侣----指与鹭、鸥为友。比喻隐居生活。
9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98.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99.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100.鸿飞冥冥,弋人何慕----冥冥:高远;弋人:射猎的人。大雁飞向远空,猎人没法得到。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或比喻隐者的高远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