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词
文天祥慷慨就义,其绝命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是绝命词中最具浩然正气者,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陆放翁临终诗《示儿》曰:“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甲基勿忘告乃翁。”乃绝命诗中境界最高,胸襟最宽者,一个弥留之人,尚在关心天下一统大事,的确感人至深。
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坦然自若,视死如归,绝命词声震天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悲壮至极,高山仰止。
杭州西湖之畔,鉴湖女侠秋瑾的绝命词只有一句话:“秋风秋雨愁煞人。”惆怅、愤慨、决绝、义无反顾、宁死不屈、五味杂陈,所谓‘一句顶一万句’者是也。
抗日将领吉鸿昌被害前,望着手在颤抖的刽子手,轻蔑一笑,顺手在地上写下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最后的吟啸,气壮山河,可与日月同辉。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杀。临难时口赋七绝一首:“天公丧母地丁忧,万里江山尽白头。明日太阳来作吊,家家檐下泪珠流。”诗如其人,仍不失诙谐幽默本性,乃绝命诗中别具一格者。
天下第一巨贪和珅,被迫用一条白练结了自己的生命。上吊前,他口占一诀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汪精卫曾先后两次写过绝命诗。青年时因刺杀清朝摄政王而几羁大辟,在狱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传诵一时,国人皆以英雄视之。1944年11月10日,已成天字第一号大汉奸的汪精卫,在日本临死前,又留下一首名为《自嘲》的绝命诗替自己辩解:“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因屈节仕清,一直认为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在绝命诗中沉痛写道:“忍死偷生二十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
与吴伟业同时人张煌言,抗清失败,临刑时神态坦然,口占绝命诗云:“国亡家破复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尽鸱(chi)夷?“能与岳飞、于谦同享英名,同葬西湖,张煌言求仁得仁,死亦欣然。
最堪悲伤的是14岁才女郭爱的绝命词。明宣宗驾崩时,郭爱刚被选进宫20天,便被钦点殉葬。她写下绝命词:”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稚气含悲伤,天真伴绝望,是最催人泪下的绝命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