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淑媛
淑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434
  • 关注人气:5,8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敏:A+人生

(2009-04-17 16:46:09)
标签:

王敏

水立方

a人生

饰品

诞生

衍生

同桌

杂谈

分类: 人物

王敏:A+人生

[编辑] 于丹 [文] 简宁 [摄影] 王飞 [化妆] 姜月辉 [服装] NOCTURNE、王敏 [饰品] 王敏的水立方首饰

 

王敏:A+人生

 

水立方系列产品于去年10月初面市,它诞生于水立方三位主创设计师之一的王敏的团队之手。2003年,在得知自己参与设计的水立方中标后,王敏第一时间从国外搬回了北京,并在水立方设计完成后独立设立了A+工作室。工作室取名A+,寓意丰富:A是Architecture,+号代表自己设计的多维度延伸,而A+这一象征最高分数的标志则昭示着她所追求的品质。而她本人的人生,似乎也可以用A+作为定语和前缀。

 

王敏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棉质感”的女性,感觉自然、舒服,这应该是源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背景。谈起以往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她说自己“不是故事丰富的人,我的人生太顺利了”,其关键词大概可以概括为“幸运”。

 

然而,取得国内外双硕士学位的才华和努力,设计水立方的实力和经营幸福家庭的能力,却绝非“幸运”二字可以囊括。

 

中国与西方的相遇

中西方的教育让王敏具备了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最灵活的思维方式,两者结合,让她面对任何项目都无所畏惧。两种文化下相同专业的不同优点,在她身上融合,当她手捧设计模型走向模型室、在不经意间瞥到公开演说自己设计的同学时,相遇的化学作用已经发生了。

 

王敏:A+人生

 

虽然王敏多次强调水立方绝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是一个大团队的集体成就。但水立方的成功,仍旧证明了作为主创设计师之一的王敏的专业实力。面对如此重要和大型的项目,有人问她是否曾经害怕过,得到的回答快速而坚定,“从来没有过”。如今回想水立方的整个完成过程,王敏非常感激自己在专业方面受到过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这给了她“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实力和勇气。

 

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后,王敏到美国的主修专业仍然是建筑。这看似重复的学习,被她视为最值得的事情:“出国留学对我帮助非常大,那段时间真是感受到了受教育的快乐,有种每天都在吸收新的知识的感觉。国内的教育给了我扎实的基本功,是很理性的东西;国外给予的是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了这个之后,我不会害怕碰到难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我总会想出办法解决难题。我在国内时打下了特别好的基础,而很多国外的学生虽然有那么灵活、那么深刻的思维,但是因为基本功不好而很难表达。两个彼此互补的东西我都得到了,很多人说我读了重复的专业,其实不然,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学习是非常值得的。”

 

[H2O]3饰品的诞生

2008年7月,在奥运会开幕前夕,王敏的团队向外界发布了水立方系列产品的消息,她希望告诉大家这座水房子有机会诞生出一个品牌,它承载了房子的很多理念,并将在后奥运时代将这些理念不断传播。

 

王敏:A+人生

 

从正式开始设计水立方开始,王敏便勾画出了不少与之相关的饰品图样,在得到了水立方业主官方授予开发同品牌时尚及文化产品的权利之后,2008年7月,她正式对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在2008年十一期间,[H2O]3的第一批产品在奥运场馆开始展示和售卖。这些产品包括了首饰、纪念品和玩具等,她既有王敏一直执著追求的非常有设计感的配饰、丝巾等饰品,也有绘着水立方图案的化妆镜、钱包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旅游纪念品。从大房子到小饰物的设计跨度虽然大,但王敏平衡起来得心应手,她说唯一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精力如何分配,因为每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不同的阶段她会把设计的重心放在不同的项目上。目前这个项目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她会相对地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最初做这件事情完全是出于对设计的喜好,是跟着感觉走。但更大的层面上它是一个商业行为,而我自己又是个完全不懂商业的人,所以需要矫正、平衡自己的力量,一方面要执著地做‘阳春白雪’的设计感非常强的产品,同时也要考虑市场,因为这里边有很多的责任,有对业主方授权的责任、也有对我的团队的责任。”

 

A+这样衍生

作为建筑设计师,王敏有一个始终不变的理念:建筑的技术性和美学特征并重,对她来讲,后者更为重要。此外,她的团队奉行“特点就是优点”的设计原则,他们提供给业主的,是一整套的“全产品”,从内到外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王敏:A+人生

 

王敏在回国之前,曾经供职于加拿大的一家知名建筑事务所,当初她请辞表示要回国参与水立方的设计时,老板非常高兴地给予了支持。几年后,当她带着来到中国的老板和旧同事们到水立方参观时,大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老板当即说:“我们当初放你走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同时问王敏,“可是你做完了这个还做什么呢?”言下之意是有了这么成功的作品,往后的路“没有奔头儿了似的”。王敏说:“还有大把大把小的房子可以做得非常好啊。”

 

作为水立方的设计师,王敏坦言很多业主是慕名而来,但她的团队有自己不变的设计理念:“最开始接触业主的时候,我会问他们想要的是怎样的一个设计。如果他们只是要花最少的钱完成建筑的基本功能,设计处处要受商业利益的牵制,我们就不会有太多的创作空间。我们的设计团队并不合适这样的设计任务,一般我会告诉他们去找更适合的人选。”

 

同桌的你

王敏的先生是她大学时代的同桌,之后两人一起出国留学,一起进入建筑事务所。回国后,他们又一起进入了水立方的团队,只是王敏是设计师,他是管理者。“他是我生活和工作上的知音,是我的良师益友⋯⋯人的一生能遇上的这样的人不多,他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

 

王敏:A+人生

 

王敏和先生是大学时代的同学,在建筑系专业课教室里,她和他还有另外一个男生三个人比邻绘图课桌,而那个男生又是王敏先生的室友,在得知两人恋爱后,他讲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王敏至今还记得:“原来你们俩一个是‘同桌的你’,一个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回忆曾经的爱情经历,王敏依然觉得一切都来得非常自然,把纯真的爱情延续到婚姻当中的难得,是缘分和幸运。恋爱的最初萌动已经不那么清晰了,或许是在学习中不断产生的感情吧:“他当时做设计做得很好,我们学这个专业,同学之间经常要互相帮助,在自己做设计找不到感觉的时候,旁观者会带给你启发,那时候我们两个经常互相夸对方做得好,大家互相吹捧。两个人就是一直挺好的,到今年夏天我们结婚13年了。”

 

1996年,在先生出国留学的前期,两人举行了婚礼。王敏一直学的是俄语,英语懂得非常少,但为了跟先生在一起,她硬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考取了托福,去了美国。“当时我结婚没有犹豫过,很顺理成章地嫁了。这也是为什么那时候死活要把英语补上、去美国读书的原因。我妈妈一直告诉我,两个人成了家一定要在一起,因为人年轻的时间不长,最好的岁月一定要一起度过。我们在国外最初的阶段也和每一个海外学子一样有过艰苦的拼搏,但因为是两个人一起奋斗,总是很温暖。也因为这些共同的经历,我们变得更近,更好。我一直觉得在国外,一个人和两个人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区别,多了一个人多了一个家,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一定要分享共同的生活。”

 

如今,两个人的女儿已经7岁了,王敏的父母和他们同住,生活其乐融融。随后不久,这个家庭还将迎来第二个小生命。

 

未完待续请看《淑媛》杂志47期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