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后灾区女教师心理辅导:让你的心飞到不一样的地方

(2009-01-09 11:54:50)
标签:

地震

灾区

心理

自杀

心灵

亲人

失去

援助

杂谈

分类: 报道

震后灾区女教师心理辅导:让你的心飞到不一样的地方

[文/采访]刘铮筝 [图] “1+1心联行动”、“玫瑰心灵”心理咨询公司

 

震后灾区女教师心理辅导:让你的心飞到不一样的地方

 

    近日,“1+1心联行动”——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联合北京“玫瑰心灵”心理咨询机构,为来自“5·12”大地震灾区的30多名女教师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心理辅导,抚慰了她们在地震中饱受创伤的心灵。

 

给灾区女性打一剂“预防针”

    女性比男性更感性,更容易受到感情困扰。“每逢佳节倍思亲”——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台湾大地震等大灾发生之后,在灾害周年纪念以及春节、中秋,清明等重大节日的前后是自杀事件增多的高峰,选择这个时候对女教师们进行心理培训,旨在防患于未然,是最恰当的时段。

 

    “写给在天堂的老公,你在那儿好吗……你无时不刻在给我和女儿以关心和照顾。” 在“1+1心联行动”北京的课堂上,来自四川绵竹汉旺学校的吴学勤老师写下了这样一封信,给她在地震中失去的最重要的人。

 

     吴老师是34名来自四川绵竹的教师之一,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校均在“5·12”地震中受灾情况严重:汉旺学校有19名教师和228名学生遇难;金花学校遇难的学生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三。这些女教师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地震中失去了身边的人,他们把信写给自己的老公、爸爸、婆婆……几乎所有的人都为失去的人、事、物而泪流满面,一时间心理辅导的会场气氛沉重宁静,一个个唏嘘抽泣的声音都听得很真切。据此次培训的组织者,“玫瑰心灵”负责人刘朝莹介绍,“给失去的亲人写信”是这次心理培训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它可以有效地释放掉女性在内心积压已久的悲伤。

 

震后灾区女教师心理辅导:让你的心飞到不一样的地方

 

    而“1+1心联行动”主任张银俊女士介绍说:“心理援助在过去从来没有被特别重视过,大家经常想到的就是盖房子修路,而相对软件的东西就被忽略了。灾区现在出现了各种问题:自杀、抑郁症、自闭症、孤独症,成年人老年人都有”。随着一批批志愿者的离开和媒体关注的逐渐减少,在地震灾区,灾后的心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每逢佳节倍思亲’——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据,在台湾大地震等大灾发生之后,灾害周年纪念以及春节、中秋,清明等重大节日的前后是自杀事件增多的高峰。女性比男性更感性,更容易陷入感情的漩涡,因此现在要防患于未然,选择在这个时候对女教师们进行心理培训,是最恰当的时段。”刘朝莹说。

   

放飞心灵其实很简单

    给你失去的最重要的人、动物或任何东西,只说你最想对他(她)说的话。这很难很难,但是你做到了,你的心会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1+1新联行动”外国专家Rony Burger博士

 

   “请找一个你感觉不错的人,把你写的信告诉对方。”在吴学勤老师写完信之后,主持培训的Rony Burger博士要女老师们组成一个个两人小组,交换信件,然后以收信人的口吻给对方回信。吴学勤和林丰硕组成了一组,林丰硕读罢吴写给“在天堂的老公”的信,在信纸背面写下了一封更长的回信:“亲爱的老婆,我在这边挺好的,这里永远春光明媚……你要知冷知热……你还要代我照顾父母,辛苦了。在写信过程中,吴老师一直很克制,可是在读到林老师以丈夫身份的回信的时候,她不断抽泣,几度哽咽。在进行写信的训练之前,吴学勤一直很被动、沉默,可读完了林丰硕的回信,她们开始交谈,随后,两人脸上竟然慢慢露出了笑容。

 

    除了吴老师,“写信”这一环节给其他参加培训的女老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绵竹大北街小学女教师陈学敏在回忆起培训时,感慨地说:“虽然大地震过去半年了,但教师们心里还痛着呢。虽然她们上班的每一天都尽量笑着教育学生要坚强要快乐,每一天都尽量笑着接待安抚家长,守望着每一个孩子快乐。但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时,还是有那么多的痛。”“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期待错了,希望所有的对话都能开开心心的,对于女性而言,哭泣本身就是很好的宣泄悲伤的方式。因此给女老师们的悲伤提供一个宣泄窗口非常重要。平时我们很少会这么做,但一旦完成了,心里的那个‘结’就解开了,无形中也给自己的悲恸画上了句号。回信的目的是让她们有一个新角度看待‘失去’这件事。在人情绪极端悲痛的时候,写信可以有效地让彼此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 刘朝莹说。

 

震后灾区女教师心理辅导:让你的心飞到不一样的地方

 

      除了处理忧伤之外,培训中还有很多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女老师们卸下心理包袱。“身体导向”和“创伤记忆重构”就是其中的两种。“由于中国女性本来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很多时候情绪都是积压在身体内部的,尤其是在灾难中受到重创的女性。所以很多时候情绪都积压在身体里。‘身体导向’的工作就是把积累的情绪释放掉,让身体达到放松的状态,从而缓和心理问题。”在培训中,“身体导向”是女老师们首先需要学会的一课。Rony博士让她们想象一个很讨厌的人站在自己面前,双腿稍稍弯曲,然后双手向前去推这个“人”,同时还要发出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的身体逐渐变得柔软起来,为后面的培训打下了基础。

 

      而“创伤记忆重构”就是要把老师们那些创伤的记忆重新加工,让它变得更符合现实生活。据刘朝莹介绍,“虽然距离灾难发生已经半年多了,但很多人的情绪和时间还是停留在当时。我们经常会在受过创伤的人画的画面里看到时钟,或者交通灯的红灯,对他们来说那个时间段充满了整个记忆,但实际上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Rony博士让女老师们在黑板的左边写出遇到的困难,在右边写出可以应对困难的资源,或者画出自己所遭遇的创伤画面,然后再上面加一些让元素。她们有的人画出倒塌的房子,然后在旁边画了好几条线,把墙加固;还有的人会把她画出很害怕的东西再用画笔覆盖住,意思是把它埋在了地下;还有些人把丈夫画在旁边,觉得这样就安心了。画画结束后,在互相讨论时教师们都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方式去应对困难。“创伤记忆重构”的心理培训对于女老师尤其重要,因为总的说来,女性比男性易与接受心理暗示,虽然这样的方法有些“纸上谈兵”,但在心理上却可以有效地帮助她们减轻痛苦。

 

震后灾区女教师心理辅导:让你的心飞到不一样的地方

 

    尽管这次心理培训只有短短三天,但女老师们的收获显而易见。“她们很多人以前根本没来过北京,甚至很多连成都都没去过。刚到北京的时候,都不太说话,脸也紧绷绷的,但后来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完全不会想到她们来自灾区,很多人丧失了孩子、同事或学生。心理咨询不就是为了让他们从痛苦中出来,开开心心地过日子么?”刘朝莹说。而来自成都“1+1心联基地”的心理学教授董珊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以前总觉得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就是收集学生心理垃圾的垃圾筒。而这次有了新的感受和体验:“它让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认识到当我们在对他人心理辅导和援助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辅导和援助。”

 

    现在“1+1心联”行动已经接到越来越多来自灾区的对教师的培训请求,因为和满足温饱相比,灾区女性的心理状态更值得长期关注。

 

未完待续请看《淑媛》杂志41期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