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梦红楼李少红导演董友竹 |
分类: 报道 |
《淑媛》杂志27期内容,更多精彩请看杂志
“我的家乡受灾了,我的精神不太好,可能会影响采访,对不起。”董友竹的礼仪很有古风,虽然她的打扮十足的艺术青年范儿。之前短信联系的时候就能感到,她是一个家教极好的女孩子,而且和很多艺术青年不一样,她很守时。
董友竹还有1个月才大学毕业。一个在校学生就能参与这么大的制作,让人猜测她一定经过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淘汰,不会比“红楼梦中人”的选秀容易。可在董友竹的心里,这就是由缘分注定的。因为李少红导演想用新人编剧,有在剧组做美术的朋友推荐,因为她适合《红楼梦》。但说起来董友竹的“红楼缘”很早就结下了。因为她的文人父亲对她深刻的影响,因为她还不会读《红楼梦》的时候就已经能背所有《红楼梦》的诗词,因为高考的时候她的数学试卷不翼而飞——这是几亿人中只有一个人遇到的事情吧,才让本想上人大的她走进中戏。一个对影视不感兴趣的人学了影视,偏偏还爱上了它。可正是学了戏剧,才能让她参与电视剧《红楼梦》,让她亲手参与“创造”自己从小就痴恋的“梦”。
问她最初的梦想,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是“挣很多钱”,因为父母年纪都很大了,看到别的叔叔阿姨已经享上了儿女福,她非常着急,所以自己能写剧本赚钱的时候,就开始投资股票。董友竹会送给爸爸几千块钱的皮鞋,送给妈妈施华洛世奇的项链,自己却绝对不会穿上千块钱的牛仔裤。人们想到“80后”,眼前飞过一张张写着“没心没肺”、“好吃懒做”“缺乏责任感”的标签,可无论董友竹外表看起来如何,心里都是清如明镜:对家人,对责任。
不过,编《红楼梦》却不能挣很多钱。董友竹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数字,她们的稿费和普通制作的电视剧相当,却要付出比一般编剧更大的辛劳。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8个人一共耗时7个月,经过至少10次的修改,还有无数次细小的磋商调动,是一场精力和体力的马拉松。如果为名和利,编《红楼梦》是难以实现的。事实上这里面除了董友竹是学生,其余7个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比专职编剧更多。唯有对作品有非比寻常感情的人,才能最终支持下来吧。
“《红楼梦》是一个看水成冰,看火成烟的故事。这次有幸被称为‘编剧’,其实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顶礼膜拜、不敢亵渎、生怕辜负。”
说到《红楼梦》,小小的她表情很严肃。之前,剧组有别的编剧接受过采访,谈笑间随口说的“林黛玉很小女人,和我自己有点像”被记者断章取义地写在文章里,引来“红迷”铺天盖地的责难。所以第一次面对媒体的董友竹,每每谈到《红楼梦》都非常慎重,因为这本书在她心中的分量太重,唯恐表达得不清楚反而玷污。只要我们问到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董友竹坚持不肯开口,非要亲自落笔写下,方才安心。
淑媛:你们几个这么年轻,何以确信自己能肩负给《红楼梦》当编剧这么大的责任呢?
董:是的,我们一帮“70后”“80后”,在很多人心中很小,很年轻,来自各行各业,好像不足以理解这部巨著。但是,不管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心中的“爱”是一定的。我们都对《红楼梦》有很大的爱。
淑媛:有人说,宝玉见一个爱一个,觉得他和黛玉之间的感情很可疑。你如何理解?
董:黛玉和宝玉之间是最真挚的感情,我认为他们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幸福的人:他们有过最美好的时光,有值得为之生为之死的爱情。你对于他们情感的怀疑,就用脂砚斋的批注来解释:黛玉“情情”,宝玉“情不情”;(黛玉只把情给她有情的人,宝玉把情给即便不钟情的人,是博爱。)
淑媛:新版《红楼梦》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
董:优势:什么都是新的,劣势:大家忘不了旧的;这个答案恐是要得罪人吧,能否略去呢?
淑媛:李少红导演是个怎样的人?
董:才华横溢!我们对她都充满了敬重与敬畏,每次与她的交流都像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
淑媛:透露一下叶锦添设计的服装吧。
董:我们都是在家写稿然后去开会交稿,很少看到他们美术组的人。好久之前看到过一个戏服,都忘记了。不是汉朝,不是明朝,也不是清朝,它的款式是跨越时代的。我知道这个服装完全是叶老师的创造,绝对独特而美丽。
淑媛:编剧关系如何?发生过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董,我们8个人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对《红楼梦》,对人生,我们都有出乎意料的默契。我们有一个群聊,起初我们聊剧本,后来除了剧本什么都聊。有趣的事情天天发生——快乐变成很多份快乐,难过变成一点都不难过;虽然不能常相见,这个群变成我每日网络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