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敬琏家族传奇

(2007-07-18 10:09:26)
     每个家族都有一段传奇
   吴敬琏家族传奇吴敬琏家族传奇
  
年轻时的吴敬琏抱着童年的吴晓莲
 
     吴晓莲是何许人也?
  如果不是她写了一本《我和爸爸吴敬琏》,恐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谁也不知道著名的“吴市场”还有个叫“吴晓莲”的女儿。但是对于吴晓莲来说,如果不是她写了这本书,她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爸爸是怎样成为今天大众眼里的“吴敬琏”的,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陈铭德与邓季惺曾经有过的浓彩华章,以及自己的大家庭中那份微妙又深厚的亲伦情谊。
    吴敬琏家族传奇
  陈铭德与邓季惺
 
    然而,她也绝非那类膏粱纨绔,跳出来与颇有名望的父辈祖辈攀扯关系。在探求一个“全面的父亲”和追溯自己家族历史的过程中,她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由来。
  
  一个家族一段传奇
  吴晓莲算得上是出身于中国知识界的“书香世家”,爷爷陈铭德是《新民报》的创办人和报社老板,奶奶邓季惺则把《新民报》改组成股份公司,夫妻二人携手将原本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报发展成“中国历史上一报(五社)八刊最大的民营报业集团”;吴晓莲的父亲吴敬琏是邓季惺最小的儿子,是坚定不移地主张在中国“应该以建设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学者之一,在“市场”和“计划”争论得最激烈的时候,他因为坚持市场的取向,被人们称为“吴市场”;吴晓莲的两个姑姑目前均在大学任教,而吴晓莲和妹妹也分别是心理学博士和生物医学博士。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在她看来,家里最不缺的就是文凭。
    吴敬琏家族传奇
  其实,在吴晓莲成书之前,传记作者蒋丽萍和林伟平所著的《民间的回声:〈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传》(以下简称《陈铭德邓季惺传》),以及吴敬琏助手柳红写的《吴敬琏》,分别早在1998年和2002年就已经出版了。写书前吴晓莲从未下定决心去阅读父亲的传记,因为第一次看到《陈铭德邓季惺传》的时候,两位老人已经作古,从翻开书的那一刻起,她看到的字字句句都让她思绪万千,她第一次看到爷爷风华正茂的影相,第一次意识到他们也“曾经有过理想、有过性格、有过事业”,甚至也年轻过,这些迟来的“启蒙”让她难以招架,所以当母亲把父亲的传记送给她时,她甚至下不了决心去翻开看看,就把书直接放上了书架。还是因为写书,她在采访的旅途中第一次翻开了父亲的历史,于是在三个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她捧着父亲的传记泪眼婆娑。
  吴敬琏家族传奇
     吴晓莲和她的一对儿女
 
    然而如果不是写作《我和爸爸吴敬琏》这本书,恐怕吴晓莲是不会对自己的家族历史有什么清晰的认识,更不会了解到家庭成员间那微妙又深厚的亲伦情谊。由于写书需要,吴晓莲对父亲、家人,以及父亲的朋友和同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晓莲说,写书的前前后后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采访中听到的很多关于父辈和家族的故事都是以往不为她所知的,直撼她的心底。
  吴晓莲最新的发现之一就是,她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两个爷爷”。这两个爷爷,一个是邓季惺的第一位丈夫吴竹似,吴竹似是《新民报》三个创始人之一,但不幸英年早逝,然而吴竹似是邓季惺一生的真爱,每次提到他的名字,她都会流下眼泪。另一个是丈夫陈铭德,是和吴竹似一起创办《新民报》的挚友,他和邓季惺携手共创事业,不离不弃走过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当年二人结合时,在婚礼上曾当众约法三章,即婚后邓季惺继续姓邓;她的三个孩子继续姓吴;婚后实行分别财产制。这一举动轰动一时,后被称为旷世婚约。陈铭德在去世前,曾和邓季惺相约“来世再做夫妻”。吴晓莲在书中情不自禁地写道:“不知他们,那两个好朋友和一个他们分别爱过的女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再次相会时,会是怎样一个光景。”
  在吴晓莲看来,自己的大家庭关系微妙但又是那么温馨和睦,一个坚强勇敢的母亲、奶奶,一个慈祥隐忍的继父、爷爷,不仅成为儿女子孙坚毅的大后方,而且塑造了吴敬琏和吴晓莲今天的个性和各自不同的成长历程。可以想见,就像当年吴晓莲初为人母的时候,抑制不住的震撼和感动,提笔写了一本《安安,乖!——我在美国做母亲》,当她一点一点从他人的传记中,从父辈口中,从父亲的朋友那里知道家族成员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时候,她激动的心情和情不自禁想去书写表达的愿望。
  
  “前因”与“后果”
  说起成书,早在11年前,父亲吴敬琏就曾希望女儿帮他做些工作方面的传记记录,但是由于吴晓莲实在对经济学方面的东西一窍不通,又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直被搁置在旁。然而,《我和爸爸吴敬琏》的最终成形,则是因为吴晓莲的一份强烈的、难以挥去的好奇心。在书中第一章的第一行文字中,她开门见山地写道:“我在31岁的时候,开始认识到我父母不知道我是谁。确定了这一点的时候,除了有一点挫折感以外,倒也并不太伤心。在一段时间里,觉得这一发现挺新鲜的,后来把它当成事实接受了,无奈中反倒有了一种成熟感和独立感。让我不能释怀的是另一件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朦朦胧胧地意识到,我好像不知道我父母是什么人。”
  以前对父亲吴敬琏的传记,几乎都集中在他的工作经历上,而吴晓莲想知道的是一个全面的吴敬琏,也许这和她所热爱的心理学工作有关,她对父亲如何成长、发展,如何一步步成为今天的“吴敬琏”充满兴趣。在书中,吴晓莲用了对比法,把父亲的成长历程和自己的成长历程两相对比,力图全方面地展示父亲的成长,以及他背后的家族渊源和时代环境。
  书中可以看到她发自真诚地对家人的剖析和反思,她没有过多去描述她的家族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父亲吴敬琏在经济工作上的成败得失,而是用一个女性特有的敏感和体恤心,以及一个心理学者的客观态度,分析着家族中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她直言不讳地说了父亲在生活中极度的心不在焉,母亲的殉道者精神,爷爷陈铭德在邓吴家庭中内心隐秘的孤寂,奶奶邓季惺法治理论的盲点……
  然而,尽管在图书宣传时,这本书被列为家族和名人的传记吸引众多关注;尽管书一出版,所有人都把目光重点锁定在吴敬琏身上,但是正如书名《我和爸爸吴敬琏》所示,吴晓莲和吴敬琏一样,都是书中的主角,在里面他们的成长历程互为坐标。从这点也可以体味到,这不是一本单纯的一个名人的后人追忆先辈的书,吴晓莲的好奇心不仅仅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好奇、后辈对祖辈的好奇,同时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由来的好奇和对自身认知的追问,“我的身体里有他的基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是我周围小环境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到了我这个年龄,我也想了解我自己,而他是我的先天和后天的因素。” 在吴晓莲看来,父亲也是她的一部分,是她的“前因”,而她是父亲的“后果”,她探索和书写的不只是她的父亲、她的家族,实际上她追溯的也是自己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