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家长会发言稿)
(2008-08-31 20:46: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三尺台上情 |
所有习惯的培养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养成教育”大于“纠正教育”。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将是麻烦的。”因为这就像“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建筑物,他就需要选择一块开阔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除,才能去建造一所新的房屋”一样。夸美纽斯的话提示我们,对孩子良好的习惯培养必须是越早越好,错过最佳时段,让其自发形成不良习惯然后再纠正,就很困难了。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再来思考,具体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呢?
既然是“养成教育”为先,那么,对于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的第一步,就是确立规范,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我们所拟定的规范,一定是要有可操作性、可度量性、小步子的。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按时准时——按计划作业。2、先复习再作业——弄懂、学会、掌握、做作业不要出现翻书找答案的情况。3、认真仔细——仔细审题、解题、书写认真、不马虎,清楚规范。4、速度快——讲究效率,在认真仔细的基础上,速度要快,效率要高,不得出现拖拉现象。5、独立作业——不抄袭,不对答案,一自己独立思考为主,问别人为辅,要有钻研精神。6、自我检查——父母不能代替或者包办检查,为了培养孩子自我检查的习惯,父母看后,只说有错误,但不能告诉错在哪里,错了几处,这样孩子必须从头然真检查,慢慢地孩子才能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7、错题订正——研究反省,反省总结为什么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优厚该怎样才能避免?并且把错题写在错题集中。这样的规范要求具体明确,孩子科学、可行、并且操作性强,考评有依据。
确立规范,是针对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而言。那么如果不良习惯已经养成,要矫正怎么办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端正作业态度的确是重要的,但不是所有孩子作业动作慢、磨蹭都是态度问题。不同孩子作业效率低原因各有不同。比如:有的孩子是时间关键淡漠;有的是个人慢性子所致;有的是对家长的消极对抗;有的是因为懒惰;有的是统合能力失调;有的是对所学知识没有掌握好、理解透;有的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读写算的能力较弱等。为此,我们先要查明那些原因导致了自己孩子动作慢,磨蹭,才好对症下药。不同原因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有的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要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有的要完善孩子的性格;有的教育者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是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成因;有的要从劳动训练着手;有的要采用相应的方法训练孩子眼、脑、手等感官统合能力;有的要让孩子养成先复习再作业的习惯;有的要对孩子记忆的持久性、抗干扰性和集中性进行相应的训练;有的要嘉庆读、写、算的能力提升训练等等。原因不同,措施和方法也就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提高孩子作业效率,找到导致效率不高的原因进行研究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
找准原因了,接下来就是示范指导和专项训练。示范指导可以是抽出某一天,和孩子一起把闹钟设上规定的时间,带着孩子按拟定的规范一步一步做下来。这样,孩子就很清楚应该怎么做了。所谓专项训练,就是结合所找到的导致孩子作业习惯不好的原因,做针对性训练。比如,一些孩子作业马虎,数学计算总是把加号写成减号,把5写成8,把6看成9,语文作业经常多一横少一点,这时候不能光批评,而要找原因,他若是观察力不行,就专门训练他仔细观察的能力。比如最简单的找出两幅相似图形的不同之处,训练指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细节等等。示范指导和专项训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而空的说教,也可以避免亲子关系抵触。
教育是项慢热的工程,需要坚持、耐心。好习惯的养成更是要坚持。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初步行程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提醒。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就常常被成为“习惯的稳定期”了,不时巩固则可。
那么最后一项,也是重要的一项,就是监督评价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考核、评价,可以促进孩子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抑制自身消极的方面。大家手里有一张表格,是我们列出的良好作业习惯的基本项目。这个怎么操作呢:
1、自我评价与监督评价相结合。此表可以一式两份,一份孩子自我考评。孩子可以把这张表贴在桌子上,每天做作业前看一看表格,就会努力去用实际行动去画v,时间长了就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另外一份是家长用来作为简单评价。每天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和孩子把两张表对在一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孩子做到的要关注认可,没有做到的共同研究分析原因,指导孩子反思总结,指明下一步行动,鼓励孩子战胜自我,争取更大的成功。孩子对待家人的共同评价非常重视,是多数人的意见,它最易于教育孩子本人。评价的过程也是说理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认识,同时体现了民主精神,使孩子心服口服。
2.坚持连续评价,每次评价原则。此评价表应为连续21天的,要做到每日一小评,每周一大评。21天后孩子初步形成习惯后,就要慢慢由“他律”过渡到孩子“自律”,评价不必每天进行,可以慢慢过渡到3天评价一次,过一段时间后再过渡到每周评价一次,直到习惯成自然时结束。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行为是每天都有的,具有连续性,这样可以天天考评;有的行为没有连续性,不是天天出现的,那就可以采用每次考评方法。
3.监督考评应与确立规范、奖惩强化相结合的原则。习惯培养与矫正最好先有一张规范表,然后要有两张监督考评表,最后在监督考核表后应有一张和孩子共同制定的奖惩措施表(一般采用代币制增强法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家庭教育弄得有情趣一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开展一些家庭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