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自然,展个性
(2017-01-17 21:02:04)
标签:
365教育反思 |
——2016年绍兴教师专业发展小数90学分培训小结
【印象深刻的一位名师】罗才军
他,曾经在上虞安顿完小,做着文艺青年梦,如今把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一生能得的奖都收入了囊中,杭州大关小学校长。一个励志青年,他亲身讲诉了丑小鸭长成白天鹅的故事。他言:没有哭过长夜的人,就不足以不语人生。忽然间我仿佛懂得了长夜人生,我扪心自问,我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想不想这样的经历?如果想,我要怎样去经历?
【思维冲击最大的一个讲座】叶柱的《整合,教学改进的新视点》
他认为过往教学我们“要”得太多(目标);“分”得太清(内容);“走”得太碎(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整合精简,“知识”与“技能”协同;“显性”与“隐性”共生(显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隐性: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课时”与“课程”融汇。具体一节课,我们怎样去“整合”:
1.整节课可以清晰地概括为几个板块;
2.用一组核心材料贯穿教学活动;
3.基于一则材料,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训练;
4.将具有本质关联的新旧知识,巧妙沟通;
5.将“学情作品”作为“探究材料”;
6.不同环节之间的巧妙之间衔接和无痕过渡。
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想“整合”好的课应是像呼吸一样自然,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探究收获体验,老师凭借自身特点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赏其课,1支粉笔,2个信封,3个台阶,完成了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飞跃。不能再简单的学习材料,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看见已知,看不见未知,用字母表示数,信封成了本课知识学习一个非常关键的媒介。这样的学习材料是随处可取,易操作,是现实有效的。师生真情互动,无代沟无隔阂,情如水般流淌,润进课堂,知识如氧气,课堂上师生醉氧了。这正是我们的数学教师应追求的自然有生命力的课堂。
短暂的12天,在这里我遇见了敬爱、温馨、美丽的汤春燕老师,您在Q群提醒学员天气冷暖,路途安全,点滴之爱如三月的雨,感动着每一位学员,感谢您。在这里我遇见了可爱的同学,你们才华横溢,感谢我们项目六组帮我磨课,感谢林文帮我安排了2次试教和课的指导。我深知,我是个感性的人,而感性的人最怕离殇。遇见美好,无奈离殇!
遇见是很美很温暖的事,每一天,都期待着每一个遇见,遇见更美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你——年少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