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道德”与“泛权力”的社会
许多人都说中国是一个泛道德的社会,可在我看来,中国在是一个泛道德的社会的同时,还是一个泛权力的社会。
在这里,政治统御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有的国家讲司法独立,而我们对司法的要求是“保驾护航”;有的国家讲舆论监督,而我们的舆论是“喉舌”;有的国家有发达的工会等群团组织,是维护工人利益的,我们也有工会,但我们的工会讨薪时,首先想到的是跳楼,没有工会来替他们出面。
还有,在这里,权力意识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很多人对当官趋之若鹜,以至公务员考试变成了过去的科举;人们对当官的,背后痛骂,当面却奉承有加;本来是个“兵”,人们以“长”呼之,本来是副职,人们以正职呼之,本来是虚职,人们以实职呼之。
为什么在“泛道德”的同时又是“泛权力”的呢?这是值得深思的。我以为,道德主要是对义务的要求,而权力是对服从的要求,二者具有天然的亲合性。现代的法律是保障人们的权利的,是与权力相抗衡的,而我国古代偏偏没有保障权利的法律,权力没有了约束,自然而然就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了。道德与权力,真的是一对孪生兄弟。
道德要求人们向“善”,许多人反问,讲道德有什么不好?我认为,讲道德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不过,道德止于讲,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在现实中就变了味道,不再是文章中、不在是口头上的道德了。这是道德的致命伤。所以,中国古代道德讲了几千年,却没有为我们讲出什么“圣君”、“明主”,我们有的只是专制君主、昏君、暴君、贪官、循吏、伪君子、真小人。
到目前为止,人类发明的维护权利、制约权力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法治。当然法治也是有局限性的,但以人类的智慧,它是目前为止人类发明的最好的一个。所以,我们现在讲依法治国,有的人根本不理解什么是法治,于是望文生义地再为“依法治国”拉来一个兄弟,叫作“依德治国”,他们难道不知道,“依德治国”只是“人治”的别名,不是“道德”不好,而是“依德治国”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他担当不起“治国”的重任。。它与依法治国,是冰炭不可同炉的,依法治国并不排斥、并不否定道德的作用,它强调的是对权力的约束和对权利的保障。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奉献了一个“泛道德”与“泛权力”紧密结合的社会。这就告诉我们,此路不通。
所以,我们可以讲法治,讲民主,讲宪政,就是不能讲依德治国!
2010年1月2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