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双

(2010-06-16 23:49:46)
标签:

开国皇帝

卞壶

无双

酸倒牙

曹丕

杂谈

印象里买过一张盗版的CD,在马台街还有各种打口的时候,是谭盾的《九歌》。放进CD机到处弥漫着楚地潮湿的鬼气,想起这个季节汨罗边森森的大雨,落在高速路上积了一层,除了在雨雾中像是要飘起来的青山之外再无参照。我也不知道那个人跳江的时候天气是不是也这样不好,郁愤啊还是失望,实在猜不出。

早上一边早饭一边调电视,转到端午公祭,披着黄缎子的党和国家或者地方领导人以及文艺界人士在司仪的唱诺下一鞠躬,二鞠躬,乱哄哄听了半天,没听见预期中的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于是悻悻然再转,刚巧是探索发现在放曹操高陵的四集纪录片,恰好是结束。说曾经应该有依汉制的享殿在地上,只是曹丕即位之后一道诏书毁去了。

彼时低着头在剥粽子皮,听到这句笑了一笑:曹丕呀,他大概是古往今来敢毁坏老子墓葬的第一人了,如此任性,偏还无比的有理。

那道罢墓祭诏是这样的:

先帝躬履节俭,遗诏省约。子以述父为孝,臣以系事为忠。古不墓祭,皆设于庙。先帝高平陵上殿皆毁坏,车马还厩,衣服藏府,以从先帝俭德之志。

在汉代,这样不礼不孝实在是大逆不道极了。虽然时代变了,但总会有谨守礼法的人来责难的,到了东晋,都还有一个卞壶呢,何况曹魏去汉未远。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应对责难的,没有看到过,若是留下来了必然又是精彩的一章。

就像是他其他那些任性的故事一样,《与钟繇谢玉玦书》恬着脸拍了一通马屁要来一块玉,《与群臣论蜀锦书》锱铢必较的像个菜场里买菜的大妈一样斤斤计较蜀锦的短处,最后为了引出早就预谋好的结论,还不如我们自己织的好呢。还有那个有名的《与吴监书》,像个公关先生一样给他喜欢的葡萄酒做广告,末了还不忘了说一句,南方的橘子酸倒牙啦,有什么好的。

还有好多别的,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只要给他他就夸张的惊叹一通,写下一篇文字,自娱自乐,比小孩子还好打发,比起他那个一心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弟弟来,真是太不出息了。难怪世人说起来,总要说他不如父,亦不如兄弟,要不是运气好就是手段太足坐到了皇帝的位子,并且,罕见的,这个开国皇帝如此平庸的可以当做无能了。不去争辩要命运开怎样的金手指一个开国皇帝才能做到他看上去的那么风平浪静无能平庸,只是,一辈子这么长,没了趣味和好奇心该有多难打发呢?而在那个孤独又隐晦的位子上,他的好奇心只能来自珠玉,宝器,美酒,美人。时间长了,再会打发的人,也会觉得无聊的吧。

可是他大概觉得津津有味的无聊也比苦大仇深的有聊要好吧。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很多有聊的人,胸怀家国天下,前一刻还登车揽辔,睥睨天下,下一刻已经人头落地,身首分离;或者,还有很多他认得的人,在他已经懂得分辨有聊和无聊的时候出现在他的面前,让他觉得,人生只有那样才算是君子,才会留名百代,才可以不朽,可是这些有聊的人,很快也消失了,一个罪名,一个空盒子,多风华绝代的有聊就消失的多莫名其妙的无聊。而后他本能的把那些划去在他的未来外,不过也是个普通的懂得趋利避害的人。那时候他那个有聊的弟弟比他要小一些,大概还没时间来做这样无聊的思考,所以很多年后,他说,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件有聊的事情来的话,就是文章吧,这件说大可大说小可小的事情,恰好够承载他还剩的那一点对有聊的渴望,但仅此一点而已。所以,他那有聊的弟弟决定用所有去追逐有聊,文章,自然也就是雕虫小技了。后来他们都说他弟弟的抱负比他要高远,只可惜,人生本来就不是什么高远的东西。

所以那些人,喜欢看热闹,喜欢骗人,骗了一辈子人,到最后把自己也骗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也分不真切了,写出来的也都是嘴角下撇眉头紧皱,气壮山河。所以他那样真实的无聊生活记录,反而任性的让人喜欢。

曹丕的书真是让人喜欢,或者静水流深或者夸张活泼都从字里行间看出是个活人来,有体任自然的生气和无伤大雅的诙谐。魏晋风度,自然不是他开创的,但魏晋直到唐宋书帖里的随性,一定和他有关。

王羲之那些有名的传世书法,《奉橘帖》说,我这里有下霜之前的橘子三百枚,很难得,送给你尝鲜。《上虞帖》说上回想要见面的,结果我拉了一晚上肚子,过两天我要去上虞了,一定能见到吧?还有怀素急吼吼的在《苦笋帖》里说,我有新得的苦笋,新茶,赶快来啊。

碑是嘴角向下的庄严有聊,贴就纯粹是信手的无聊,一点鸡毛蒜皮,都可以细细品味。只是这些人字写得好又生逢其时,有人知心赏识,于是留了下来,曹子桓,他的无聊,也就他自娱自乐吧。

想起来,那件毁了他老子陵墓的事情,他其实干的不错呀,于是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其实不信曹操墓就这样被挖出来了。那么多的烟幕隐藏掩盖,得算上他一份吧?不过,就是被挖了也没什么呀,他自己说了,未有不亡之国,未有不掘之墓。清醒冷淡的欠抽,看的那么明白有什么好?要不然,就是像屈原一样再也不能忍受,投江自蹈,可还是逃不掉身后自己的名字和一幕幕闹剧连在一起,要不然像曹丕一样,装无聊啊,装成功了,于是谤满天下。

可惜,看不到也就算了,看到了再蒙住眼睛,总是留下记忆了。装得再像,到底也是装。所以,这真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