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清朝新史学 |
楔子
康熙四十七年的开端颇为不顺,二月份的时候江浙的米价连连上涨,尽管朝廷严令贩米出海,在定海等地方设置关卡,规定商船载米不得超过50石,并且从湖广江西截留米粮分拨江宁,苏州,松江一带,却依然杯水车薪,再加上奸商投机倒把,米粮价格的上涨点燃了饥民闹事的导火索,康熙中叶以来的贪污腐败在这场饥民闹事之中犹如挖开掩盖的陷阱,触目惊心。
混在饥民闹事队伍里的还有那些想着拉出亡明的旗子做着皇帝太子梦的人。闽浙总督粱鼐密奏康熙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和尚在大岚山安营扎寨,对抗官府的势力,虽然已经逮捕了几十个人,但依然是一伙危险的令人不安的力量。刘邦亡命砀山之时,区区几百戍卒几年之内发展成为了一支推翻秦帝国的重要力量,近代的井冈山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朱三太子占山为王,公然在明王近一百年之际旧事重提。无独有偶,浙江李煦也报告了张念一张念二的反叛。一时间,由于米粮涨价所引起的暴乱竟然蔓延在帝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带,直接威胁着帝国的经济命脉。
这一年的四月十五日,内大臣明珠病故。这从一个程序上标志着康熙王朝朝臣依附索额图明珠二臣的争斗划上了句号,诸皇子为了皇位而各结朝臣,倚势相争的大幕缓缓拉开,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当了近三十年太子的皇二子胤扔在随康熙行猎的途中被废,自康熙三十六年以来日渐白热化的皇位斗争终于走上了前台。
兴盛了二十多年的康熙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潜伏于帝国繁荣毛皮下的各种潜在吏治,军事,政治问题在这一年几乎集体爆发了出来,康熙四十七年是康熙朝极为关键的一年,它不仅为康熙晚年的治国方针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在各种政治力量交替上升的态势下决定了下一代帝王最基本的施政目标。
康熙四十七年,清帝国走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