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空儿烦恼
有朋友对我说,你看起来每天都无忧无虑、乐呵呵的,真令人羡慕。
我说,你说的也对,也不完全对。说对,确实我每天很乐呵,乐呵呵的带娃,乐呵呵的读书,乐呵呵的遛公园儿,乐呵呵的写咸说淡;但并非是没有忧虑和烦恼,而是学会了与它们恰当相处,不让它们无休止的扰乱我的情感和生活。
人,在自己的哭声中落地,在亲人的哭声中离开,可以说生而烦恼。特别是像我们这把年纪的人,在滚滚红尘中打拼了一辈子,阅过多少各色人等,历经多少雨雨风风,遭遇多少恩恩怨怨。谁脑门上没几点灵光,谁肚里又没几分窝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给你机会,也会让你面临烦忧和困扰。设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异于要摔倒自己的影子,本身就是滋生千种抱怨、万般不平的烦恼之源。
从时序的角度来看,人的烦恼可大致分为三类:对过去一些人和事不能释怀;对当下一些人和事不能把握;对未来的焦虑和惶恐。
如同江河不能倒流,时光也不能逆转,“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过去的事情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在当时肯定有其不可移易性。如果当时能做的更好,也就不会成为今日的烦恼。但过去已是完成式,可以总结、反思,作为后事之师。但谁也没办法重置当时的条件,再玩儿一遍。否则,这个世界的所有规矩都得改写。大文豪柳宗元曾写过一篇《蝜蝂传》,讽刺一种叫做蝜蝂的小动物,碰见什么都捡起来背在背上,后来不堪重负而跌的粉身碎骨。“莺儿燕子俱黄土”,对于已经过去且无力改变的事情,该过去的就过去,该黄土的就黄土,一味耿耿于怀的后果就是在一件事情上,无休止的惩罚自己。
“人, 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 ,这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表达的英雄豪气。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而人也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面临一些躲不开的事情。对于想做或必做的事,要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杜绝一切犹疑摇摆,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成了,享受把成功收入囊中的喜悦,也免除了今日事成为明日憾的烦恼;“挂了”,也知道了个中深浅,证实了自己的力所不能,但是至少还有“试过了,尽力了”可堪慰藉。但作为老年人,有一条需留意把握,就是要防止对既往经验的过度自信及不恰当的“老不舍心”,对儿女这也不相信、那也不放手,仿佛离开了自己别人就过不了日子,每天一副进也忧退也忧的样子,不烦恼才怪呢。
未来是未曾发生的事,如同白云苍狗,是将来的必然和偶然、主观和客观、自身和环境综合作用、相互消长的复杂过程。每个人都想把它笃定的握在手里,然而却它却更喜欢变化。“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好了歌》反应的就是这样一种无奈。但世事也未必一味如此虚无飘渺,认真的准备,积极的应对,远胜于不着边际的焦虑和惶恐。作为老年人,立足于自身努力,合理设定对未来的预期,不苛求于孩子,不奢望于他人,准备迎接可能的挑战,也留一点期待给运气。这样,我们或许能够多几分从容和平和。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是苏东坡的一首咏海棠诗。它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要及时欣赏。我们已经拼搏大几十年,该到享受生活之美之乐的时候了。人在年轻的时候要多登高望远,到老年后要适当的收缩目光,多看看眼前,多关照关照自身。过去有一句老话叫“人过三十天过午”,至于人过七十该怎么名状,实话实说似乎有煞风景,若含蓄一些“来日珍贵”则似乎较易接受。对我们来说,今天和未来几乎已经无缝连接,过好今天就是过好明天,过好现在,就是过好未来。
把目光从那些令人不快的人或事上移开,如电脑操作一般,该删除的删除,该打包隔离的打包隔离,该丢进垃圾站的丢进垃圾站。尔后调整我们的视角、视线,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生活、看待前路,那么山山水水皆风景,春夏秋冬都是歌。带娃的,你就享受天伦之乐;做饭的,你就享受美食之乐;居乡的,你就享受田园之乐;游旅的,你就享受山水之乐;读书的,你就享受知识之乐;呼朋唤友的,你就享受宴饮之乐。。。。。。世上赏心悦目的事情千千万万,咱干嘛跟烦恼拉扯个没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