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2022-03-22 07:23:53)
标签:

杂谈

。图片

       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漫步于宋庆龄故居的优雅庭院中,有一个人物的形象总会时不时的浮现于脑际,那就是史称清代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这里曾是他青少年居住并曾留下美好记忆、写下许多清丽华章的地方。南楼、萐亭、听雨屋、渌水亭都是他曾经的游吟之处。他的盖世才华,高洁的品性、卓尔不群的风韵,令人景仰;他的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则更加令人殊为痛惜。现景区有专门的纳兰性德诗词名篇展示陈列。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他 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次随驾出巡。

      康熙十三年(1674年)他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成婚。三年后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集》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康熙二十四年5月30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逝,年仅三十一岁 。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作为诗词大家, 毛泽东主席也非常推崇纳兰词作。在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词选》中,共收录了明末至晚清67位文人的518首词作,涵盖了晚明以来的主要词学流派和重要词人、词作。在这67位文人中,毛泽东圈点过的有王夫之、纳兰性德、朱孝臧、况周颐、汪兆镛、赵熙6家。《词选》共选入纳兰性德25首作品,毛泽东圈点过的就有18首,且其中8首明确写了评语,是6家中唯一既有圈点又有评语的。在其《蝶恋花·出塞》词后,毛主席写下了“看出兴亡”的评语,足见对纳兰性德词作的关注度之高。

        纳兰性德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长相思·山一程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山一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



)。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游宋庆龄故居散记之三——纳兰性德:飘溢于王府花园历史长河中的一脉词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