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马氏庄园”有感

(2014-10-20 23:29:39)
标签:

育儿

游“马氏庄园”有感  

2009-07-06 13:50:33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近几年,我到过商代古都安阳多次,每次都是带着朋友和亲戚游安阳的景点,对于安阳和其附近的几处旅游胜地也都游过,比如最著名的殷墟,略往南的周文王演易台,再往南汤阴的岳飞庙,就连安阳市内的袁林和洹河公园也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真的自认为对安阳是十分熟悉的,但我从没有听说过安阳这个地方还有个“马氏庄园”。

       这个月的6月18日复兴区文教体局要和安阳市殷都区文教体局友好结盟签约,我们一行八个学校的校长在复兴区主抓教育的张丽娟副区长和裴局长、孙局长的带领下来到安阳,上午办完所有的事宜用完餐后,殷都区的领导安排我们游了这个庄园,我这才感到对于安阳真是了解的太少了。

       汽车沿着安林国道西行21公里就到了西蒋乡的西蒋村,一进村口,一座高大的三孔门楼式的牌坊映入人们的眼帘,门楼把一条东西向大道拦腰截断,俨然是一道人为的屏障,把庄园和外界分隔开来,门楼正中悬挂着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的手书牌匾“马氏庄园”。这就是我们的游览地了。

       进得门来还是那条大道,大道南北就座落着马氏家族的宅第——“马氏庄园”。它的主人是清朝时期河南安阳人马丕瑶(1831——1895),他是同治元年进士,进入仕途后,在山西为官20余年,做过知县、知州、太原知府、道台、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由于为政清廉,政绩显赫,官声甚好,被誉为百官楷模,所以官越做越大,及至做到两广巡抚,赏一品顶戴。光绪二十一年病逝于任上,光绪皇帝念其功勋卓著,谥封其为“光禄大夫”和“振威将军”(文武官员中的最高官职)。

     “马氏庄园”从马丕瑶开始修建至民国时期他的子嗣们的不断努力,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现存厅、堂、楼、廊等401间,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是中州最大的官僚府第。庄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为马丕瑶和他的三个儿子马吉森、马吉樟、马吉枢和一个女儿马青霞的住所,南区为马丕瑶的三子马吉梅一家的住所。南北两区隔路相对,均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呈四进院落,北高南低,院子里全部用青砖漫地。北区以马丕瑶住所为中轴线分向两侧,又出现了东西两条中轴线,三条中轴线有主有辅,相互拱卫,围绕三条中轴线而建的房屋中间都几乎没有围墙相隔,宽大的通道和通幽小径把一个个院落连接在了一起,所有的房子都是青砖所筑,大部分为一层飞檐,几座两层小楼座落其间,显得错落有秩,风格古朴。所有的房屋都是一式的大屋顶,前有础柱支撑,形成门前的走廊。紫檀、黄梨木雕的花格窗、门及家什、屏峰名贵而又典雅。砖、木、石雕做为点缀随处可见。由于是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在每座房门前的廊住上都有名人名家的手书或题写的楹联,最能表达马丕瑶心迹的是他住所门前的一幅: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马家犹重读书,在大院中还专门设读书楼一座,以供其家子弟学习专用,其上有对联:有钱莫喜考试,虽贫亦要读书。

      从北区出来,走进南区马丕瑶三子马吉梅的故宅,这里的宅式和北区基本一致,只不过是更高大、更雄伟、更近代化一些。游览马氏庄园,一开始还不以为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马丕瑶肃然起敬:他首先是一位政治家,做那么大的官,一心为国,廉政爱民,善终在位上,为时人所敬仰,实在是难能可贵;他是一个教育家,所教四子一女,皆有美名,尤其是他的女儿马青霞竞可和女侠秋瑾齐名。青霞家富豪爽,为支持同盟会的反清事业,一掷千金,孙中山先生曾为其题字“天下为公”。马大官人的三子马吉梅,在清朝年间就成了一个爱国的企业家,先后和外国资本家竟争开办了三个煤矿。最有才的当属他的次子马吉樟了,在光绪九年,马吉樟进士及第,官至二品,是一位名符其实做学问的人,集教育家、书法家,金石学家于一身。在教育方面,马丕瑶堪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还是一位经济学家,在那个年代,中原一带,富者济济,置办这样大的一份家产的唯有其一人,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至今仍在为这一带的百姓带来福祉。就是在现代,有这样眼光的人也不多。但马丕瑶必竟是历史人物,用现在的眼光看,他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封建主义卫道士的本质。但是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为安阳的人民所尊敬,所传颂。

       从马氏庄园出来,我感慨万千,中州大地,历来为兵家逐鹿之所,平沃千里,人杰地灵。产生了令人赞叹的殷商文化、甲骨文字,为中国人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日为了延续这种文明,我能和安阳的同仁一起为教育事业而共谋发展,不亦乐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