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生活 |
分类: 教学讲课 |
在暑期工作研讨会的选题中,提及到关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的课题。
对于一门实践教学课程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一,首先在于如何写好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而写好一份教学大纲,根本又在于要选好、或编好一本实践教学课程的高职教材。
当前高职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成为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从艺术类教材来说,几乎与普通高校的教材少有区别。二是不少艺术类教材,往往成了学生的一种摆设。这样的教材就影响了教学大纲的编写。如此,也不可能写好一份象样的课程教学大纲。
最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发现了在一份叫做《教材周刊》的报纸上,转发了我于03年的我院教学评估时期,曾在院报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摘要。摘要的题目是《急需新编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教材》。他们看后十分同意其中的若干观点。且热情登门,有意约我为他们编写艺术设计类的有关高职教材。为此,我们艺术系的全体老师在暑假的第一天,就召开了编写教材的会议。会上,我对教材的编写作了一次发言。这个发言实际上是我们艺术系近几年来在实践教学上的一些体会。现将我系在研讨会上谈及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个交流与汇报。
我觉得编写高职教材,或者拟写教学大纲,一要搞清它的特殊性;二要注意它给使用对象的适应性;三要改变常规编写教材的结构性。
所谓要搞清高职教材的特殊性,就是要明确普高与高职在办学理念上的根本区别;
所谓要注意适应性,就是要分析使用对象的文化层次、学习现状与举止特点。不是学生为教材服务,而是教材为学生服务。
所谓要改变编写的结构性,就是要改变通常教材章节段落,成为若干实践课题为纲的组合方式。
一、要搞清高职教材的特殊性。
高职教材绝非普高教材的压缩饼干。而这正是若干高职教材如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所以不能,这主要是由高职教育的性质所定。高等教育的一般分工是,普高为国家培养研究型、科技方面人材,高职为社会训练应用型、服务方面人材。不少教材所以成为普高教材的压缩饼干,是因为作者仅考虑到高职在教育时效上的速成性,而没有顾及到与普高之间在教育目的上的本质区别。
高职与普高两者本质区别,表现在:一个关注专业的实践性,一个重视学术的理论性;一个关注市场的应用性,一个重视科学的试验性;一个关注社会的普及性,一个重视学科的发展性;一个关注技能的实际推广,一个重视科技的前沿开拓。概言之,前者考虑的,是如何教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怎样操作的问题;后者思考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会怎样科研的问题。诚然,高职与普高的教材,两者固有不少的相似点,但,它们却是一个方向两股道。之间,永远不会重合。故此,我们在编著高职教材之际,当必首先深思与明确高职教育的宗旨。方有可能编好适用于高职的一本教材。
据上述精神,高职教材在内容上要下定决心,当机立断,大胆取舍。高职专业教材,对本学科中部分内容须整章节澈底从略,结构待重新组合。有的则要在原有基础上,作过细陈述。要抓住本学科、本课程的主要矛盾与主要矛盾方面。撷取具典型意义的、基础性的;对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乃至一通百通的重要环节,必须从详编纂、重点阐明。
二、要注意高职教材使用的适应性。
一项产品要对准顾客需求;一部教材要符合学生胃口。纵观当今若干高职教材,极少注意到使用对象的文化层次、学习现状与他们的举止特点。而中国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却又在于,学校进口的是五档生源。
五档生源一般意味着什么?就是大多数同学,文化成绩相对滞后化,素养略显肤浅;组织纪律偏于自由化,行为略带散漫;思维理念略趋个性化,思想十分独特。这样的生源,因为素养有缺,对知识少有兴趣;因为行为散漫,对学习易生惰性。于是,他们对所发教材的态度是,有的束之高阁,有的遍散课堂。不少教材是一页未翻,目睹现状,深觉可惜与遗憾!
如何引发他们对教材的关注?怎样使我们所编的教材,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作业的自觉性,这又是编写教材的头等大事。为此,高职教材要做到“字简图精”。
在叙述方面,因为不少同学怕麻烦,文字就要简约。长话短说,言简意赅,写关键词,抽象叙述少,力避空洞理论;在图例方面,图谱要精良,以一当十,以点带面,具典型性,做到形象资料多、生动案例多。
教材还要考虑到所任老师在教学上使用的方便。确保在最低的教学条件下都可顺利使用所编教材。如是,这本教材的普及性将愈大。
三、要改变高职教材的编排结构。
第一、改变一般教材的章节结构,就是将每门专业课程教材的内容,通过几个关键课题的组合来概括与阐明。以破普通教材的章节编排,创高职教材以课题组合为主的新形式。
大系教材在形式的阐述上,不是一章、二章,一节、二节┄┄而是第一课题、第二课题,第一范例,第二范例┄┄
第二、每个关键课题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典型范例构成。范例必须源于社会实际,而非杜撰。
源于社会的典型范例的选择,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即时代性、社会性、市场性、实用性、理论性、典型性与操作性。
1、时代性:时代是指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而划分的某个时期。教材则要求所选的范例能体现当今世界,主要是我国在某些方面的特色与审美要求。这里特别强调了“主要是我国”,这是因为在不少的教材里,大部是来自国外的内容多。而作为我国的高职教材,更要从国内的具体实际出发,选择典型范例施教,才能从我们的国情出发,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2、社会性:“社会”的含义是指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里,人与之间一种关系的总和。当下在我国呼吁要建立一个明荣知耻的和谐社会。故而在范例的选择时,不能少缺与考虑它在这方面的社会因素。
3、市场性:所谓市场,是指商品买卖交易的场所。因之,一定的市场性,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范例选取时,对其市场性的思考,并不困难。定夺时,倒是在考虑它的市场性的同时,要避免与它的社会性相悖。低下庸俗,或过于“前卫”的案例要尽量避免。
这里更需指出的还有:当今艺术设计领域,脱离实用性的惟美化倾向,反映在不少的设计案例中。这种缺乏市场意识的设计,我们一定要免除。
4、实用性:谈到市场性时,一般当然会体现它的实用性。因为没有实用性,终将失却它的持久的市场效应。然而,无庸讳言,时下市场性的负面,是它的泡沫与浮躁、虚假与欺诈的并存。我们的案例要特别讲究其实用的一面,就是要避免其虚伪的所谓“市场性”行为。
5、理论性:什么是理论?我以为是,人在社会与自然的实践中,取得的规律与知识。有位老师问我,高职教育现在还要不要“理论”?怎能不要!问题是高职教育的理论,该如何传授、传授多少。传授多少?有人已说:“够用为度‘。如何传授?我用”做字当头,理在其中’作答。高职教育,重在动手,但,不是不讲理。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讲“理”,所以叫做“理在其中”。我们在编选范例的过程中;在组织范例的前后顺序中;在点评范例的文字里,无不显示这理论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只不过,要求这个理论必须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实际而已!
6、典型性:典型即有概括性与代表性的意思。教材需要在浩瀚的艺术设计的实例中,浪里淘沙,沙里淘金,见多识广,艰辛寻索。一个典型范例的质量,往往体现在符合上述精神、反复比较与分析后,又在百里,甚至千里挑一的课题中选取。编写教材我们需要这种认真负责的学术精神与精品意识。
7、操作性:在纵谈了各方面的性质以后,九九归一,我们所选的课题,头等重要的还得适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他们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使那些各方面教学条件都尚缺的人,可以通过你的教材,得到实践、学得知识。反之,你的教材,再好,也是纸上谈兵,成为一文不值的一扎废纸。
第三、在每个课题中,随着典型范例,再附若干同类的社会实践设计课题,作为欣赏、借鉴与品评。并以文字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品评的文字,应从案例的表现主题内容入手,谈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设计的总体创意构思到表现特色,以及它的不足;或尚可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方面。通过这一案例,指出给大家有何种启迪与借鉴。
品评时,要特别强调,每一案例在设计制作时的根本目的与主题内容。当下不少艺术设计的教材与教学,不从主题内容出发,就艺术形式谈艺术表现,这是本末倒置的忘本行为。是绝对错误的。在本教材的编著过程中,要绝对克服与避免。
关于这段文字的阐述,其实也就是在思考、选择范例课题时理性分析的过程。只要将分析的思路,录于文字,即是品评的具体内容。
第四、教材的每一课题,在典型范例与若干参考实例之后,寻找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在当前社会上已经设计或正在征集的设计方案,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在教材中,,对布置的作业,应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等。与此同时,还须选登与本课题和作业有关的学生作业。其中有好的与不尽人意的两方面材料,且适当加以点评与引导。以利学生在作业时的启示与参考。
以上方面所及,不仅只是编写教材,同样也是在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时,所必须要注意与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艺术系的一点思考,请批评。
对于一门实践教学课程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一,首先在于如何写好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而写好一份教学大纲,根本又在于要选好、或编好一本实践教学课程的高职教材。
当前高职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成为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从艺术类教材来说,几乎与普通高校的教材少有区别。二是不少艺术类教材,往往成了学生的一种摆设。这样的教材就影响了教学大纲的编写。如此,也不可能写好一份象样的课程教学大纲。
最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发现了在一份叫做《教材周刊》的报纸上,转发了我于03年的我院教学评估时期,曾在院报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摘要。摘要的题目是《急需新编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教材》。他们看后十分同意其中的若干观点。且热情登门,有意约我为他们编写艺术设计类的有关高职教材。为此,我们艺术系的全体老师在暑假的第一天,就召开了编写教材的会议。会上,我对教材的编写作了一次发言。这个发言实际上是我们艺术系近几年来在实践教学上的一些体会。现将我系在研讨会上谈及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个交流与汇报。
我觉得编写高职教材,或者拟写教学大纲,一要搞清它的特殊性;二要注意它给使用对象的适应性;三要改变常规编写教材的结构性。
所谓要搞清高职教材的特殊性,就是要明确普高与高职在办学理念上的根本区别;
所谓要注意适应性,就是要分析使用对象的文化层次、学习现状与举止特点。不是学生为教材服务,而是教材为学生服务。
所谓要改变编写的结构性,就是要改变通常教材章节段落,成为若干实践课题为纲的组合方式。
一、要搞清高职教材的特殊性。
高职教材绝非普高教材的压缩饼干。而这正是若干高职教材如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所以不能,这主要是由高职教育的性质所定。高等教育的一般分工是,普高为国家培养研究型、科技方面人材,高职为社会训练应用型、服务方面人材。不少教材所以成为普高教材的压缩饼干,是因为作者仅考虑到高职在教育时效上的速成性,而没有顾及到与普高之间在教育目的上的本质区别。
高职与普高两者本质区别,表现在:一个关注专业的实践性,一个重视学术的理论性;一个关注市场的应用性,一个重视科学的试验性;一个关注社会的普及性,一个重视学科的发展性;一个关注技能的实际推广,一个重视科技的前沿开拓。概言之,前者考虑的,是如何教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怎样操作的问题;后者思考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会怎样科研的问题。诚然,高职与普高的教材,两者固有不少的相似点,但,它们却是一个方向两股道。之间,永远不会重合。故此,我们在编著高职教材之际,当必首先深思与明确高职教育的宗旨。方有可能编好适用于高职的一本教材。
据上述精神,高职教材在内容上要下定决心,当机立断,大胆取舍。高职专业教材,对本学科中部分内容须整章节澈底从略,结构待重新组合。有的则要在原有基础上,作过细陈述。要抓住本学科、本课程的主要矛盾与主要矛盾方面。撷取具典型意义的、基础性的;对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乃至一通百通的重要环节,必须从详编纂、重点阐明。
二、要注意高职教材使用的适应性。
一项产品要对准顾客需求;一部教材要符合学生胃口。纵观当今若干高职教材,极少注意到使用对象的文化层次、学习现状与他们的举止特点。而中国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却又在于,学校进口的是五档生源。
五档生源一般意味着什么?就是大多数同学,文化成绩相对滞后化,素养略显肤浅;组织纪律偏于自由化,行为略带散漫;思维理念略趋个性化,思想十分独特。这样的生源,因为素养有缺,对知识少有兴趣;因为行为散漫,对学习易生惰性。于是,他们对所发教材的态度是,有的束之高阁,有的遍散课堂。不少教材是一页未翻,目睹现状,深觉可惜与遗憾!
如何引发他们对教材的关注?怎样使我们所编的教材,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作业的自觉性,这又是编写教材的头等大事。为此,高职教材要做到“字简图精”。
在叙述方面,因为不少同学怕麻烦,文字就要简约。长话短说,言简意赅,写关键词,抽象叙述少,力避空洞理论;在图例方面,图谱要精良,以一当十,以点带面,具典型性,做到形象资料多、生动案例多。
教材还要考虑到所任老师在教学上使用的方便。确保在最低的教学条件下都可顺利使用所编教材。如是,这本教材的普及性将愈大。
三、要改变高职教材的编排结构。
第一、改变一般教材的章节结构,就是将每门专业课程教材的内容,通过几个关键课题的组合来概括与阐明。以破普通教材的章节编排,创高职教材以课题组合为主的新形式。
大系教材在形式的阐述上,不是一章、二章,一节、二节┄┄而是第一课题、第二课题,第一范例,第二范例┄┄
第二、每个关键课题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典型范例构成。范例必须源于社会实际,而非杜撰。
源于社会的典型范例的选择,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即时代性、社会性、市场性、实用性、理论性、典型性与操作性。
1、时代性:时代是指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而划分的某个时期。教材则要求所选的范例能体现当今世界,主要是我国在某些方面的特色与审美要求。这里特别强调了“主要是我国”,这是因为在不少的教材里,大部是来自国外的内容多。而作为我国的高职教材,更要从国内的具体实际出发,选择典型范例施教,才能从我们的国情出发,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2、社会性:“社会”的含义是指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里,人与之间一种关系的总和。当下在我国呼吁要建立一个明荣知耻的和谐社会。故而在范例的选择时,不能少缺与考虑它在这方面的社会因素。
3、市场性:所谓市场,是指商品买卖交易的场所。因之,一定的市场性,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范例选取时,对其市场性的思考,并不困难。定夺时,倒是在考虑它的市场性的同时,要避免与它的社会性相悖。低下庸俗,或过于“前卫”的案例要尽量避免。
这里更需指出的还有:当今艺术设计领域,脱离实用性的惟美化倾向,反映在不少的设计案例中。这种缺乏市场意识的设计,我们一定要免除。
4、实用性:谈到市场性时,一般当然会体现它的实用性。因为没有实用性,终将失却它的持久的市场效应。然而,无庸讳言,时下市场性的负面,是它的泡沫与浮躁、虚假与欺诈的并存。我们的案例要特别讲究其实用的一面,就是要避免其虚伪的所谓“市场性”行为。
5、理论性:什么是理论?我以为是,人在社会与自然的实践中,取得的规律与知识。有位老师问我,高职教育现在还要不要“理论”?怎能不要!问题是高职教育的理论,该如何传授、传授多少。传授多少?有人已说:“够用为度‘。如何传授?我用”做字当头,理在其中’作答。高职教育,重在动手,但,不是不讲理。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讲“理”,所以叫做“理在其中”。我们在编选范例的过程中;在组织范例的前后顺序中;在点评范例的文字里,无不显示这理论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只不过,要求这个理论必须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实际而已!
6、典型性:典型即有概括性与代表性的意思。教材需要在浩瀚的艺术设计的实例中,浪里淘沙,沙里淘金,见多识广,艰辛寻索。一个典型范例的质量,往往体现在符合上述精神、反复比较与分析后,又在百里,甚至千里挑一的课题中选取。编写教材我们需要这种认真负责的学术精神与精品意识。
7、操作性:在纵谈了各方面的性质以后,九九归一,我们所选的课题,头等重要的还得适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他们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使那些各方面教学条件都尚缺的人,可以通过你的教材,得到实践、学得知识。反之,你的教材,再好,也是纸上谈兵,成为一文不值的一扎废纸。
第三、在每个课题中,随着典型范例,再附若干同类的社会实践设计课题,作为欣赏、借鉴与品评。并以文字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品评的文字,应从案例的表现主题内容入手,谈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设计的总体创意构思到表现特色,以及它的不足;或尚可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方面。通过这一案例,指出给大家有何种启迪与借鉴。
品评时,要特别强调,每一案例在设计制作时的根本目的与主题内容。当下不少艺术设计的教材与教学,不从主题内容出发,就艺术形式谈艺术表现,这是本末倒置的忘本行为。是绝对错误的。在本教材的编著过程中,要绝对克服与避免。
关于这段文字的阐述,其实也就是在思考、选择范例课题时理性分析的过程。只要将分析的思路,录于文字,即是品评的具体内容。
第四、教材的每一课题,在典型范例与若干参考实例之后,寻找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在当前社会上已经设计或正在征集的设计方案,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在教材中,,对布置的作业,应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等。与此同时,还须选登与本课题和作业有关的学生作业。其中有好的与不尽人意的两方面材料,且适当加以点评与引导。以利学生在作业时的启示与参考。
以上方面所及,不仅只是编写教材,同样也是在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时,所必须要注意与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艺术系的一点思考,请批评。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前一篇:表示颜色的单词在生活中的意义
后一篇:如何编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