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陶行知儿歌欣赏
(2018-11-16 09:52:04)
标签:
转载 |
陶行知儿歌欣赏
汤家太太做生日,
家家为她拜寿忙。
车满门,客满堂,
为何不杀羊?
羊说道:
羊毛年年剪得多,
为何不杀鹅?
鹅说道:
鹅蛋好吃不可杀,
为何不杀鸭?
鸭说道:
白细鸭绒好做衣,
为何不杀鸡?
鸡说道:
五更天亮报时候,
为何不杀狗?
狗说道:
我看家门你玩耍,
为何不杀马?
马说道:
一年给人骑到头,
为何不杀牛?
牛说道:
我耕田来你收租,
为何不杀猪?
猪说道:
今天大家都快活,
为何只杀我?
这首儿歌有固定的格式。以顶针格的方式连接各段,上段末尾和下段开头相合,段内自相押韵,并以韵逗出下一个动物。韵律感强,又颇具趣味性。
这里每个动物都能找到一件功劳,从而把一刀之灾推给下一个。唯独猪例外,它虽然浑身是宝,活着却没有半分用处,只好笨笨的来了一句:
“今天大家都快活,为何只杀我?”。
别个都去快活,猪却要挨刀,而且它们的快活是建立在吃猪肉之上的,这合适吗?
也许,这猪杀不得?
陶先生这首儿歌是由民间类似儿歌改编的,民间儿歌因请客注重置办肉菜,而不会放过猪。
类似的儿歌很多,仅举其中一例:
“小白鸡,皮儿薄,杀我不如杀个鹅,”
鹅说:“伸伸脖子二尺长,杀我不如杀个羊”
羊说:“四只金蹄往前走,杀我不如杀个狗”
狗说:“背上鞍子没人骑,杀我不如杀个驴”
驴说:“一天磨了三升麸,杀我不如杀个猪”
猪说:“吃你一斗秕子二斗糠,拿来刀,见阎王!”。
猪显得很悲壮,只吃了一斗秕子二斗糠就慷慨就戮了,本是人间一刀菜,不杀如何请客?
看来,这猪还得杀。
传统儿歌注重事功,杀猪设宴本是惯例,可是这里用了拟人手法,一种动物等同于一个人。大家快乐赴宴,一人无罪就死的情状显然已暗含其中。“今天大家都快活,为何只杀我?”将人们的关注转向近代社会注重的平等观念,陡然提高了儿歌的思想境界。回看传统儿歌,显然受到现实生活的束缚。
陶先生诗歌整体特征显得白话化。当然这不是陶先生一个人的错。民国初年白话诗是一大潮流,错把白话当做诗,就是潮流的误判,因为所有的白话都是诗,那就没有诗了。
但这首儿歌不同,因其对象是低龄儿童,白话是适宜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