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读----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2016-12-02 19:51:45)
标签:

原创

孟子

告子章句上

分类: 读书笔记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说:"人的本性好比柜柳树,义理好比杯盘,把人的本性纳于仁义,正好比用柜柳树来制成杯盘。  

孟子说:"您是顺着柜柳树的本性来制成杯盘呢,还是毁伤柜柳树的本性来制成杯盘呢?如果要毁伤柜柳树的本性而后制成杯盘,那不也要毁伤人的本性然后纳之于仁义吗?率领天下的人来损害仁义的,一定是您这种学说吧!"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即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此节比较难解,如果不了解两人人性论观点的异同,真不知道讲的什么意思。告子的观点是人性无所谓善恶,所谓善恶都是受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所致。 这就说明道德并非天赋,而是后天人为的结果。他把人性比做杞柳,把道德比作杯盘,认为人性可以纳入道德规范中来,如同人们可以用杞柳来制作杯盘一样。告子关于道德起源的看法,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孟子认为人性本就是善的,在以前的章节中就提到过“赤子之心”的观点,从此节开始通过与告子的辩论,集中阐发自己的观点。因为人性本身是善的,所以恶都是后天沾染的,所以必须用教育来去除身上的恶。这说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对人的道德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