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世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0-05-31 08:29:38)
标签:
杂谈上海世博会第一次观博 |
分类: 上海记事 |
2010年5月29日,我和老伴第一次进入世博园,从早上6:50出门到22:12回到家,共看了12个馆,敲了12个章,看了一场演出,看了欢乐盛装大巡游。这天的入园人数突破了50万大关,达到了50.5万人,我非常高兴,既看了世博,又检验了我的身体。
在去以前我非常担心看世博身体吃不消,为了检验我的腿能否承担重任,我从家一直走到耀华路6号门再走到上南路5号门观看了入园的路线,来回花了整整2个小时,回来后腿累得不行,证明我不能连续走2小时,自此以后我每天早上都要在园区外走1小时,一方面继续“踩点”,另一方面锻炼腿部的适应性。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足功课,广泛收集世博的资料,全部看完了我们东方博客沙龙的博友们之前写的观博文章,对于入园路线,哪些馆一定要看,哪些馆不必要看,哪些馆有哪些特色都做了笔记。又跟我的博友们交流了他们的宝贵建议。28日我们沙龙的领头羊山林给我送来了2张票,第二天我们就胸有成竹地成行了。
这天是星期六,估计入园人数肯定多,我们早上6:50出发,为了节省体力,本来步行仅须走十几分钟的路我们乘786路前往,为了节省体力,把所有带的东西都装到折叠购物车里拉着走,这天预报多云,气温最高温度20℃。我在短袖T恤外面穿上了运动衫,7:10到达5号门排队,这时离入园还有1小时50分钟,坐到折叠凳上安心地等待,这里像1966年大串联时一样,来自全国各地来的人聚集在这里,带来了许多的信息,一位来自河南济源的游客说他这是第3次游世博,第1次不知道有老年优待券,买了160元的票,第2次买了100元老年票,这次在售票处外买了私人倒票的105元的票,我说你为啥不在窗口买呢?他说窗口8点才开门,那来不及呀!他说日本馆我排了4小时,沙特馆排了5小时,韩国馆排了3小时,一天只能看3个馆。我一算他光排队一天就花了12个小时,真可以呀!这时一个女的说排4,5个小时只看20分钟就出来了。我前边的一位宁波东钱湖来的游客引起了我的兴趣,他说这是他第6次来看世博,儿子给他买了7次的票,这让我真感慨:谁说养儿不如女!儿子真孝顺,老爸脸上很有光,充满了自豪,他今年76岁了,看起来一点都不显老,就像60岁的人一样,我问他健身的秘诀,他说我是农民,整天在山里走。东钱湖我去过,那里山青水秀,生态环境极佳,他很勤劳,造就了他健康的体魄。这样采访的机会不多,在愉快的交谈中,时间很快就流过去了。
9点安检,领到了中国馆的预约券,原计划赶快去文化中心领东方歌舞团的演出票,但大家说现在中国馆人少,我们就立刻改变主意,9:05第一批进入了中国馆,10:00出来,径直走向文化中心,可是到跟前被告知今天没有演出,为了避开浦东上午的人流高峰,我们乘免费公交车通过越江隧道到了浦西园区,看了中国船舶馆,吃中饭,再看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信息通讯馆,中国航空馆,城市未来馆,台北案例馆、汉堡之家,看完后就6点了,估计浦东各馆的人流高峰已经过了,就从M1乘船到浦东,然后乘免费交通车坐到欧洲区下车,看了法国馆,吃晚饭,再看西班牙馆,比利时馆,此时听到欢乐盛装大巡游的乐鼓声了,从玻璃窗往外一看,花车来了,这个机会也不能错过,我们立即从比利时馆出来,看到了欢乐盛装大巡游,最后看了丹麦馆,这时已经9点多了,我们就乘车到世博轴,出6号门坐786回家了。
这次我们能达到轻松游世博,省时、省力靠的是这样几条经验:事先充分地准备好资料和食品,避开热门馆的高峰游馆,每到一馆认真参观拍照,看电影也是一种休息,精心选择路线不走回头路,及时补水补食物,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把更多的精彩留待下一次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