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体育 |
分类: 体育杂记 |
体育说几句话。
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运动员同样必须重视育人。只会读书或只会打球,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是机器,不是人才。这不是学生或运动员的错,说是体制造成的,没错,根子在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但直接的原因在教师或教练。
国青队在四国邀请赛上惨败于墨西哥队,主教练里克林克大怒,呵斥球员“没有争胜欲望”。如果这些半大球员真没有取胜欲望,说到底还是教练无能。一个没有培养出球员进取之心和激发出球员斗志的教练,绝不是好教练,再把球员训斥一顿,只能更加暴露教练员在年轻运动员心理培养和调动潜能方面的短板。
20年前,中国足球从德国请来了洋教练施拉普纳。此人在足球业务上能力一般,达不到中国足协的期望,也没有帮中国足球踢出令人惊喜的大赛成绩。但是,老纳极力主张“豹子精神”。他要求球员上场后必须像豹子一样冲击对手,恨不得连人带球一起踢进球门不可。在他执教国家队的比赛中,球员“泡汤”是不行的。作为施拉普纳的助手,中方教练徐根宝此后带队,当初的申花和现在的东亚都在作风上不输人。
学生总有学习态度和成绩优劣之分,只会教少数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能对多数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更是教师的职责。教练员也是如此。运动员训练出工不出力,不都是他们偷懒,与教练员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不当有很大关系。“教不严,师之惰”。是谁造成运动员“没有进取心”?是谁使得李娜“在最好的年龄段没有接受最好的教育”?体制有问题,但作为教练员和管理者,应当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力所能及之事,尽管难能从根本上扭转,但批评运动员不如反省自己。动辄呵斥学生的教师,培养不出好学生;输了球总批评球员的教练,培养不出好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