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杂谈 |
分类: 走进绿茵 |
由成都、大连、青岛、武汉、广州等地足球协会发起成立的城市足球发展理事会,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需要有这样的机会相互沟通、交流、学习和借鉴。对此,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重新认识城市足球背景。
经过成功举办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最近又成功申办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申冬奥绝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类项目的事情。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虽然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但是,在国外媒体提出质疑和国内上下总结反思中,都涉及两大落后之处:一是大众体育,健身设施和体育习惯都是短板;二是竞技体育,三大球和基础大项拖后腿。今年,苏炳添在田径场上百米跑进10秒,宁泽涛在喀山世锦赛上100米自由泳夺得金牌。基础大项在中国竞技体育中拖后腿的状况有了重大突破。申冬奥提出“3亿人上冰雪”,表明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大众体育落后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长期以来,中国人爱锦标胜于爱体育。现在,中国体育不是重心从竞技转向群体的问题,而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这是大趋势。足球改革发展应当放在新的背景下来思考和创新,正确的要坚持,过去受局限的认识要深化。
第二,城市是足球发展的依托。
校园足球、业余足球、职业足球是足球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城市足球像人体的腰,躯干是连接上下的,既包括青少年在校园之外的足球活动,也包括社会业余足球比赛,从草根足球注册到专业足球培训,都是更是足球管理和服务的对象。老前辈陈成达说过,中国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在于业余竞赛缺少严格有序的赛制和庞大的参与群体。在足球改革发展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应当在城市足协。近些年,各种形式的市长杯、区长杯足球赛越来越多,当地足协可做的事情会有很多。
第三,城市足协的建设和发展。
早在1992年红山口会议上,中国足协就提出了协会建设是足球改革的首要任务。此后,受社会改革进程的制约,协会建设滞后。地方足协的生存和发展很不平衡。强调城市是足球发展的依托,职业俱乐部都在城市足协注册,省级足协怎么办,多年来没有找到答案。目前,足协的改革还缺乏大量多样化有突破性的尝试,应当看到中国足协和地方足协在改革中的突破会反过来影响和助推社会。
第四,足球文化存在巨大差距。
第五,校园足球务必追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