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杂谈奥运 |
分类: 体育杂记 |
里约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中国人需要慢慢来认识,还有7年的时间。自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以后,就不大关心“申奥”这个话题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同一个国家相隔不长时间举办两届奥运会的情形将越来越少,虽然过去有过这样的事情,但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因而,曾经举办奥运会次数最多的美国今后申办成功的希望越来越小。
在北京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后,会有相当长的时间不考虑在亚洲举办。换个角度说,日本人争办2016年奥运会是不够聪明的,至少是性急了。跟从来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南美洲国家相比,无论巴西最终能不能得胜,肯定不会在日本之前被淘汰。有这一条,日本不是输定了么?
同样的理由,西班牙申办伦敦之后的一届奥运会,也不够明智。可惜了那里的体育设施和萨翁的一片热心,应当能够想到奥运会不会连续两届在欧洲举办。
巴西将在2014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2016年举办夏季奥运会,真是好事成双。20多年前,韩国曾经在1986年举办亚运会,1988年举办奥运会,城市规划和大部分设施一次解决。虽说这在投入与产出上是最为经济的办法,但是,那些手握选票的委员们没有这个规矩,他们要考虑的只是利益,包括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并不在乎成本。
各大洲轮流举办体坛大赛,国际足联不敢坚持,国际奥委会更是从不认同,但是,人们心中都有轮办的潜意识,因为既有利于体育运动的推广普及,也算是相对公平。1996年奥运会落户美国,而不是让奥运会在百年之后回到故乡,谁能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没有给希腊人心理补偿的意思?如果把在五大洲传播奥林匹克理念的事情放在首位,那么,举办1996年奥运会的事情应当交给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雅典,2004年奥运会则应当由提出申请的里约热内卢举办。其间,北京完全有能力举办2000年奥运会,而不是在悉尼。
理由、条件、实力、理念甚至口号,对于申办奥运会来说,都有作用,又都不是决定性的。投票的过程神秘而微妙,东京提出环保办奥运,马德里拥有现成的设施,很符合发展的要求,却未能打动投票人的心。历届奥运会总共有150多个城市参与过申办,包括中途退出和初选被淘汰。有了那些在申奥过程中屡战屡败、矢志不渝的城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才如此受到关注,其贡献之大,不容否认,也不该被遗忘,谨列下表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