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国足球队亮相,从迎战世界强队起步,这跟当年哈恩执教时的情况非常相似。那时候,中国队与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踢成0∶0,如今中国队与世界排名第二的德国队踢成1∶1,比赛性质都是友谊赛,中国队都是主场。
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少,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职业联赛情况发生了变化。从甲A到中超,这些年,中超球队大多引进强力型外援,主要任务是进攻和进球。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国内球员在锋线上乏人,前场的控制、转移、传递、切入、射门等诸多环节简单却不实用。几支球队还将这个缺陷带到了亚冠赛场,中日韩都是4支球队一共踢了24场,日本所有球队的进球数都上双,总计53个,韩国37个,而中超球队只打进28个球。固然,大家的进球当中都有外援的贡献,可是,中超球队对外援的依赖性明显重于日韩球队。改变这种趋向并非国家队的责任,但高洪波却不能不正视,否则,吃亏的还是国家队。

中德之战是对中国现有球员攻击人才和能力的考查。蒿俊闵在开场后迅速破门,无愧身上的10号球衣。比赛的大部分时段,中国队都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欲望和自信,坚持从下三路寻找有效的路径,在威胁性射门的次数上超过了对手。如果姜宁、赵旭日、周海滨的几次射门中有一脚踢出更好的角度,很可能会赢下比赛。郜林在门前横向外扯,两翼的姜宁和蒿俊闵内切,攻击阵形在瞬间从影子单前锋变成真正的双前锋。球员们这些进攻动作是在整体攻防下完成的,对体能分配和战术纪律要求很高。不管德国队是否存在多少客观原因,使出了几分力气,中国队自己的进攻踢得不错,没有让球迷们失望。
一场友谊赛,没有理由从背景到场面、从过程到结果、从人员到准备、从心态到体能,给予全面的评价,不如就某一环节的情况重点检验。尤其是两队实力远不在同一档次,中国队以弱战强,说说进攻方面的表现或许更有针对性,不等于其他方面都已经做得很好。从未来国家队的任务看,亚洲杯外围赛再战叙利亚、连战黎巴嫩,都需要解决好进攻问题。足球比赛,实力相当时要争取有进球,实力占优时要有两个进球,才能保证取得理想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