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报为纪念创刊30周年,特制作“金刊”。看到“京华新村”被评为30年最佳栏目,不胜感慨。
30年光阴荏苒,算来已是不只一代球员。足球报创刊之前出生,至今仍在中超赛场上征战者,已经数来无多。有足球报伴着他们长大,与他们共荣辱,也是一份难得。
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每次去广州采访,都要与足球报总编辑严俊君夜话。那是一位极能熬夜之人,言及报纸增版、加强评论,海阔天空,神聊一通。他还时不时地往北京跑,只住北纬饭店,离国家体委不远,便于到足协走动,了解足球的“天气”,为事业发展探寻机遇。
1991年深秋,首届世界杯女足赛期间,老严再次跟我议及创办评论栏目,要我推荐几位在北京的作者。我回到北京跟毕熙东商量,在征求作者本人意见后,提议另三位为合作者:中国新闻社苏祥新、北京体育科研所张路、北京青年报王俊。老严为栏目取名“京华新村”,每周一个整版,每人一篇800字上下的短论。那时候,我和毕熙东以及苏祥新的文章重点在足球本身和足球改革,张路写了很多关于青少年足球的看法,此前他专门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王俊则用特有的文笔敲了很多边鼓。
足球改革在即,“京华新村”之所以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于为足球改革做了先期舆论。诸如“选举足协主席刍议”“三集中的悲哀”“办足球──管足球”“必修课:职业道德”“‘施拉普纳纲领’批判”等议论,大多探讨到中国足球的要害和改革的关键,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1994年底,职业联赛第一个赛季结束后,足球报编辑了一套球迷之友丛书,共六册,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首册名为《神州怒吼》,收集了115篇短文,其中取自“京华新村“专版的文章约80篇。这些文章出自5名开村作者之手的有74篇,另几篇为曾经先后或临时加入新村的杨秀武等所撰。
有趣的是每个月大家要来一次同题作文,拟定一个主题,从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合成一次纸上座谈会。过年的一期足球报上,京华新村诸村民相约,每人做一首诗,诗体新旧皆可,五言七言不限。毕熙东竟填词一首,堪称一绝。又加编辑施绍宗先生为之精心梳妆,组成一版。如今回想起那段合力为中国足球改革呐喊的时光,记忆犹新,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王俊生刚刚入主足协,许放亲自主操持足协的新闻宣传,可以说是中国足球历史上一段舆论最为宽松活跃,又最具认真研讨之风的日子。可惜后来,足球越来越差,足球舆论也越来越不像样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