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队参加南非国际邀请赛,落得个排名垫底。中国队自己没想到,南非方面也感到意外。
查阅主教练杜伊科维奇的赛后感言,看来他并不知道中国足球与非洲球队以往交战的历史。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些年中国足球与非洲球队比赛机会不多,球员缺这一课,就是中方教练员这方面的经历也很少,吃亏在所难免。从2008年奥运会小组赛的分组可能性来说,做好碰上非洲球队的准备十分必要。尽管中国队作为东道主,十有八九可以拿到一个种子队的位置,但是,这也导致同组内不会再有亚洲球队,掺进一支非洲队伍,宁可信其有。
非洲人踢球的特点其实并不新奇,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出色的身体柔韧性都可以支持他们做出让人想不到的动作,不但高难,甚至怪异。可是,非洲人踢球过于注重个人能力,战术纪律性乃至规则意识较差,与其说有激情,莫如说生性好冲动。组织一支高水平球队,远比培养一名优秀球员困难得多,足球运动的这个一般规律在非洲足坛尤为突出。杜伊执教加纳队征战世界杯赛,应当深有体会。
仅仅从技术特点上知己知彼,这还不够。如果不能准确估断自己的球员碰上非洲球队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比赛中还是很麻烦。这麻烦让杜伊赶上了。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足球多次与非洲球队交锋,或主或客,有输有赢,比赛过程中屡有磨擦,甚至冲突。当时非洲足球高水平球队集中在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家,北京先农坛和突尼斯就发生过中国球队与非洲球队场上暴力和罢踢事件,裁判员要么控制不力,要么本身就是导火索,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
面对技术和身体都不差的非洲队伍,不要说落后的中国足球难有良策,就是欧洲和南美强队也常常拿非洲对手无可奈何,以致这些年来世界杯赛的冷门多出自非洲人脚下,西非的喀麦隆、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加纳等队先后成为黑马,卡努、德罗巴等都是世界顶尖球星。
以为自己有技术,其实非洲人比中国人技术还好;以为对手动作粗野,其实自己犯规比对手还多;以为非洲球队缺乏组织,重攻轻守,其实丢球最多的恰恰是中国队。4场比赛一平三负,得失球为1∶8,这样的结果提醒国奥队:第一要尊重非洲足球,第二要重视非洲对手,第三要了解非洲球风。中国足球没有本钱不把非洲放在眼里。
1985年中国长城杯国际邀请赛上中国队迎战刚果红魔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