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CPA预习 审计抽样总结

分类: CPA审计 |
审计抽样总结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愿意承担的审计风险通常为5%~10%
一、统计抽样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利用随机方法选择样本
(2)依据概率论推断总体。
不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均属于非统计抽样
公式中只要有上限就是已经考虑了抽样风险(属于统计抽样),统计抽样可以准确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非统计抽样不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公式中不带上限字眼,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只能在评价结果时候更严格一些
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二、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叫法不一样:
①.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②.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 |
形成不正确的结论,影响审计效果 |
三、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5点举例)
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例如,测试销售收入完整性时将主营业务收入日记账界定为总体(细节测试方向有误)。
收入完整性应该查原始凭证,查明细帐有没有记,如果你从帐上开始查,就是选择总体不适合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未将签字人未得到适当授权的情况界定为控制偏差。如果没签字这就是一种偏差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函证很难和完整性认定相关,比如被审计单位漏了甲公司,你在函证中怎么可能查到甲公司呢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导致没有发现误差;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5.其他原因。
【特别提示】
①非抽样风险对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②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
③非抽样风险虽不能量化,但可以通过下列手段降低非抽样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四、统计抽样的方法(共2种)马上想到某某某上限
(一)属性抽样——定性——适用于控制测试
(一)属性抽样——定性——适用于控制测试(内部控制有没有得到运行)一般用百分数
属性抽样:是一种用来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属性抽样在审计中最常用的用途是测试某一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
(我搬个椅子坐那数你100次有几次没有饭前洗手,100次如果有3次没洗手,3%就叫做控制的偏差率,将来我拿它和注册会计师心中的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如果可容忍5%,那么就是得到有效运行,就是定性地运用在控制测试,一般用百分数)
(二)变量抽样——定量——适用于细节测试
变量抽样:是一种用来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比如我查出你有20万的,我们把它叫错报,和可容忍的错报去比,如果可容忍错报是30万,我就说你这个项目没有重大错报 ,变量抽样是拿金额说话)
变量抽样在审计中的主要用途是进行实质性细节测试,以确定记录金额是否合理。
【特别提示】
例外情况:统计抽样中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却是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得出以金额表示的结论。
五、在控制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
(一)、确定样本规模
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能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样本量表确定样本规模。
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为10%,可容忍偏差率为7%(认为100次有7次犯错可接受),预计总体偏差率为1.75%(我先选个小样本,初始样本的偏差率作为预计总体偏差率的估计值)。
在信赖过度风险为10%时所使用的表4-4中,7%可容忍偏差率与1.75%预计总体偏差率的交叉处为55两个数的交叉点即所需的样本规模为55。
(二)、计算总体偏差率
样本偏差率=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样本规模
我观察你100次饭前是否洗手,你有2次没洗,样本偏差率2/100=2%
样本偏差率就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因而在控制测试中无需另外推断总体偏差率。但注册会计师还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三)得出总体结论
1.使用统计公式评价样本结果。
A.假定本例中,注册会计师对55个项目实施了既定的审计程序,且未发现偏差(0个偏差),则在既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下,根据样本结果计算总体最大偏差率如下: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
=风险系数(R) /样本量(n)=2.3/55=4.18%
其中的风险系数在10%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情况下,且偏差数量为0,在表4-5中查得为2.3。
你第一次查55个没有发现偏差,意味着你以后每次查55个样本,最大的错报个数就是2.3,在这种情况下我每查100次,最大错报4.18次,这就叫做总体偏差率上限。
这意味着,在这样的前提下: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为10%,可容忍偏差率为7%(认为100次有7次犯错可接受)
如果样本量为55且无一例偏差,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4.18%的风险为10%,即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4.18%。由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为7%,因此,总体可以接受。因为是低于,所以接受
统计抽样 |
|
||
1.控制测试 |
|
||
2.细节测试 |
|
||
结论 |
低于 |
大于或等于 |
低于担接近 |
接受 |
不接受 |
判断是否能接受(是否扩大范围) |
第二,非统计抽样结果的评价(要求比统计抽样高一个等级)
非统计抽样 |
|
||
1.控制测试 |
|
||
2.细节测试 |
|
||
结论 |
大大低于 |
大于、等于或接近 |
不大不小 |
接受 |
不接受 |
判断是否能接受(是否扩大范围) |
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表4-7确定所需的样本规模。表4-7是在预计没有控制偏差的情况下对人工控制进行测试的最低样本数量。考虑到前述因素,注册会计师往往可能需要测试比表中所列更多的样本。
表4-7 人工控制最低样本规模表
控制执行频率 |
控制发生总次数 |
最低样本数量 |
1次/年度 |
1次 |
1 |
1次/季度 |
4次 |
2 |
1次/月度 |
12次 |
3 |
1次/周 |
52次 |
5 |
1次/日 |
250次 |
20 |
每日数次 |
大于250次 |
25 |
六、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一)、在细节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1、识别单个重大项目(超过可容忍错报应该单独测试的项目)和极不重要的项目 (单个重大项目不抽样,每个都详查)抽样的只是不大不小的项目(大的不抽小的不抽)
①注册会计师进行单独测试的所有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单个重大项目)
②注册会计师可以对固有风险很低的项目实施分析程序。(极不重要项目,通常也不在抽样范围内)
③增加单独测试的账户可以减少样本规模。(这就是为啥按公式算完了,还能调减10%-50%)
1、 使用模型确定样本规模的步骤如下:(共6点)
①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将其评估为最高,高,中和低四个等级;
②确定可容忍错报;是您的职业判断,心理承受能力
③评估用于测试相同认定的其他实质性程序(如:我现在抽样是在查应收账款:打算实行函证、,还做不做函证之外的其他程序,来实现存在认定)未能发现该认定中重大错报的风险;
最高——没有实施其他实质性程序测试相同认定。(如果除了函证程序没做其它实质性程序,在下面的保证系数中就直接定义为最高,就是说最高那一行里面还有一列对应的是最高)
高——预计用于测试相同认定的其他实质性程序不能有效地发现该认定中的重大错报。(如果做其他程序了不能有效发现列上面对应是高)
中——预计用于测试相同认定其他实质性程序发现该认定中重大错报有效程度适中。
低——预计用于测试相同认定的其他实质性程序能有效地发现该认定中的重大错报。
④剔除百分之百检查的所有项目后估计总体的账面金额;(剔除单个重大项目和极不重要项目后剩余的帐面金额)
⑤从表中选择适当的保证系数,并适用下列公式估计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总体帐面价值/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表4-8 保证系数表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
其他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风险 |
|||
最高 |
高 |
中 |
低 |
|
最高 |
3.0 |
2.7 |
2.3 |
2.0 |
高 |
2.7 |
2.4 |
2.0 |
1.6 |
中 |
2.3 |
2.1 |
1.6 |
1.2 |
低 |
2.0 |
1.6 |
1.2 |
1.0 |
⑥调整估计的样本规模。在实务中,如果样本不是以统计有效的方式选取,注册会计师调整样本规模的幅度通常在10%~50%之间。(就是说如果单个重大项目做的比较多了,那么这个样本规模可以调小,调小范围就是10%-50%)
2、2.选取样本并对其实施审计程序
在选取样本之前,注册会计师通常先识别单个重大项目。然后,从剩余项目中选取样本,或者对剩余项目分层,并将样本规模相应分配给各层。
其中:分层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总体变异性
分层总原则:利用总体金额评估是否应对总体进行分层,通常应按照金额升序或降序的方式进行分层,将总体分为金额大约相等的两个部分,如果各部分存在明显不成比例的项目数,那么应当对其进行分层。
如:审计总体为22 000 000元,含有1 500个项目,被分为11 200 000元和10 800 000元,如果两部分分别有300个和1 200个项目,则须对其分层;如果两部分项目数分别为770个和730个,那么不必分层。
3、在细节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非统计抽样方法:比率法:比错帐
方法 |
相关内容 |
|
比率法 比错帐 |
含义 |
用样本中的错报金额除以该样本中包含的账面金额占总体账面总金额的比例。 |
公式 |
样本错报 总体错报(X) |
|
举例 |
样本帐面金额占总体帐面金额百分之多少,样本错报也占总体错报百分之多少注册会计师选取的样本可能包含了应收账款账户账面金额的10%。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样本中发现了100元的错报,其对总体错报的最佳估计为1 000元(100元÷10%)。 |
|
适用范围 |
这种方法不需使用总体规模。只要知道你占总体的百分比就够了,按金额来推断比率估计法在错报金额与抽样单元金额相关时最为适用。是大多数审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首选的总体推断方法。 |
|
差异法 差错龟 |
含义 |
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的平均差异,并推断至总体的全部项目。 |
公式 |
第一步:单个样本的平均错报=样本错报/样本规模 第二步:单个样本的平均错报×总体规模=总体错报 |
|
举例 |
例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非统计抽样样本为100个项目。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样本中发现的错报为200元,样本项目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的平均差异则为2元(200元÷100)。然后注册会计师可以用总体规模(本例中为5 000)乘以样本项目的平均差异2元,以估计总体的错报金额。注册会计师估计的总体错报则为10 000元(5 000×2元)。 |
|
适用范围 |
通常更适用于错报金额与抽样单元本身相关而不是与其金额相关的情况。 |
3.考虑抽样风险并得出总体结论
全部总体错报=100%测试项目的错报(单个重大的错报)+推断的抽样总体误差-:被审计单位调整的错报
剩余的未更正的总体错报
再去和可容忍错报去比较
二、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变量抽样法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 抽样)
(一)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口诀:均审龟 差错龟 比审帐
抽样方法 |
内容 |
|
1.均值估计抽样 |
定义 |
是指通过抽样审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 |
公式 |
①选定的样本对应的审定金额之和÷样本个数=元/个 ②元/个×总体的规模(个数)=估计的总体金额 ③估计的总体金额-账面金额=总体错报 |
|
2.差额估计抽样 |
定义 |
是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然后再以这个平均差额乘以总体规模,从而求出总体的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即总体错报)的一种方法。 |
公式 |
①平均错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样本规模 ②推断的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 |
|
3.比率估计抽样 |
定义 |
是指以样本的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关系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关系,然后再以这个比率去乘总体的账面金额,从而求出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的一种抽样方法。 |
公式 |
①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②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 ③推断的总体错报=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 |
【补充例题·计算题】
甲注册会计师审计A公司2012年财务报告,在针对应收账款实施细节测试时,决定采用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实施审计抽样。2012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 600 000元,甲注册会计师确定总体规模为1 200,样本规模为200,样本账面余额为300 000元,样本审定金额为260 000元,代甲注册会计师分别采用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比例估计抽样三种方法推断总体的错报金额。
【正确答案】
(1)均值估计抽样
①样本的平均审定金额
=260 000元÷200个=1 300元/个
②推断应收账款的总体余额
=1 300元/个×1 200=1 560 000元
③推断的总体错报=1 560 000-1 600 000=-40 000元
(2)差额估计抽样
①平均错报=(样本实际金额-样本账面金额)/样本规模
=(260 000-300 000)/200=-200元/个
②推断的总体错报=-200元/个×1 200=-240 000元
(3)比率估计抽样
①比率
=样本实际金额/样本账面金额=260 000/300 000=0.87
②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
=总体账面金额×比率=1 600 000元×0.87=1 392 000元
③推断的总体错报
=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1 392 000元-1 600 000元=-208 000元
【特别提示】
①如果未对总体进行分层,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使用均值估计抽样,因为此时所需的样本规模可能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②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都要求样本项目存在错报。如果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之间没有差异,这两种方法使用的公式所隐含的机理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③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使用统计抽样,且预计只发现少量差异,就不应使用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而考虑使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如均值估计抽样或PPS抽样。
注册会计师进行PPS抽样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总体的错报率很低(低于10%),且总体规模在2 000以上。
第二,总体中任一项目的错报不能超过该项目的账面金额。(主要适用于高估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