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利润及实体现金流量、净投资的概念区分
(2016-03-10 14:13:56)分类: CPA学习 |
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利润概念的区分
一、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利润概念的区分
(EBIT-I)*(1-T)=税后净利润(也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EBIT*(1-T)- I*(1-T)=税后净利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
①EBIT*(1-T)就是税后经营净利润
②I*(1-T)就是税后利息,归属于债权人
净利润归属于股东
税后经营净利润是①+②,归属于全体投资人
怎么理解税后经营净利润,就是息前税后利润,经营利润,当然没扣除利息了。
二、现金流量的理解
营业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摊销
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现金毛流量- 经营营业资本增加
实体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
资本支出=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摊销
方法2:融资流量法
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新借债务(或+归还债务)
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分配-股权资本发行(或+股票回购)
融资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其实就是站在主体的角度上看一个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支出的概念。
主体现金流量=归属于主体的权益(流入)-应当由主体承担的净投资
①
②
③
企业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权现金流量
=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资产净投资(净经营资产增加)
本年净投资=净经营资产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
=(经营流动资产增加-经营流动负债增加)+(经营长期资产增加-经营长期负债增加)
资本支出=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摊销
净经营资产总投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折旧摊销
目标资本结构是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负债价值与权益价值之比
净经营资产总投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其中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经营流动资产增加-经营流动负债增加”可以理解为“净经营流动资产投资”
“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经营长期资产原值增加-经营长期负债增加”可以理解为“净经营长期资产投资”
即净经营资产总投资=净经营流动资产投资+净经营长期资产投资,净经营资产总投资是两项投资的总和。
三.股权现金流量模型的应用举例
【教材例8-2】A公司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目前处于稳定增长状态。20×1年每股净利润为13.7元。根据全球经济预期,长期增长率为6%。预计该公司的长期增长率与宏观经济相同。为维持每年6%的增长率,需要每股股权本年净投资11.2元。据估计,该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为10%。请计算该企业20×1年每股股权现金流量和每股股权价值。
每股股权现金流量=每股收益-每股股权本年净投资
=13.7-11.2
=2.5(元/股)
每股股权价值=(2.5×1.06)÷(10%-6%)
=66.25(元/股)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
四、多余现金的概念
如果题中给出条件,多余现金全部用来归还借款,那么多余现金=净利润-净投资,=净利润-净经营资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