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心育人的“八最”——“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师德主题征文应征作品

(2021-12-12 14:23:10)
标签:

八最

初心育人

师德

使命担当

喻彬

分类: 喻彬文学作品(随笔)


初心育人的“八最”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师德主题征文应征作品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喻 彬

  

当年,我参加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候答了这么一道题:“结合当前高校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做好一个高校的老师最首要、最重要、最基本、最必备、最关键、最根本、最必需、最实在的问题是什么,并作适当的论述。”

高校教育对我来说是“半路出家”,进入高校任教之前,我是在羊城晚报担任深度新闻部记者,文艺副刊、出版社编辑。2015年开始担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戏剧与电影文学编剧教学工作。作为大学教师队伍的一员“新兵”,我深深地感受到教书是个良心活,是个需要付出真诚和努力的技术活。

作为高校教师,“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就要以“八最”为圭臬,恪尽职守,立德树人。以下就是我的从教“八最“。

一、最首要的问题是责任。“教育”包括“教书”和“育人”两层涵义,即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积极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培养学生生存、发展和创造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责任重大,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人民的重托。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九零后、零零后,其成长经历都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农村向城市化过渡的进程。这代人的生长环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都与其它年代的人不一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艰苦奋斗、奉献利人的精神,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作为教师就要润物无声地对他们进行传递,尤其是对后进学生某些精神品质的空缺点,要以身垂范地去引领,使他们日渐臻善至美。

比如,2019年寒假期间,先后有7个学生团队邀请我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大家创作作品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面对学生对我的信任、期待和热望,责任和使命令我不忍心谢绝任何一个团队。这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假期,我指导学生甄选参赛作品的主题,设计社会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创作纪录片脚本和解说词,拍摄、剪辑短视频……整整一个寒假和春节,和同学们不舍昼夜地奋战,汗水和真诚终于化为丰盈的果实,其中一个团队的作品《苏区精神,薪火相传》(一部调查报告和一部短纪录片)获得国赛三等奖,另有多部作品获得校赛一、二等奖。

二、最重要的问题是忠诚。人要做到忠诚,就必须赤心无贰。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要忘我无私、心无旁骛、砥砺奉献、脚踏实地地为国家培育人才。要真正做到忠诚,就必须把教育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而不是养家活口的职业。教师队伍中出现学术腐败、争名夺利、嫉贤妒能、拉帮结派、打击报复、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就是缺乏对教育事业忠诚的表征。

近年来,我在努力做好剧本写作教学工作的同时,带领和指导学生创作戏剧和影视作品,仅2020年以来我指导学生创作剧本、搬演、参赛,获得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嘉奖33项,获奖学生100多人次,其中包括话剧《信念》获得教育部2021读懂中国作品评选优秀舞台剧奖等奖项。这就是建立在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的基础上,埋头耕耘不问收获的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三、最基本的问题是爱心。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爱心传递的实践过程。要做好一个高校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对学生必须有仁爱之心。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都饱含着伟大的仁爱精神。不论尊卑、贱贵、愚智、贫富,都有获得教育的权利。觉悟有顿渐,闻道有先后。老师对于后知后觉的学生要不愠不怒,耐心细致地“传道、受业、解惑”,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大家齐头并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爱的力量;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言:“一个教师,如果他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教育。”说明爱是教师的必备品德,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是实现教育职能的先决条件,也是到达教育成功的必经之路。老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心灵成长。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亦师亦友的精神激励。

四、最必备的问题是学识。因为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传授知识技能的行业,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学问和专业知识储备。所以,学识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必备的“看家本领”。时代在不断发展、科学在不断进步,身为高校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不断学习、获取新知、提升自我,这样才能适应前进中的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识不完全取决于学历,更重要的是学力。教学质量高低,主要看学生是否获得真知,实现知行合一。我带领汉语134班和146班学生创作的人文纪录片《生命的秘笈》、《最后的驿站》分别获得20162017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纪录片奖。我将一以贯之地践行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建设人才尽绵薄之力。

五、最关键的问题是品德。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道德风尚、精神气质、公序良俗等的薪火相传,都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播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肩负着优秀文化传承,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精神品德和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积极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去开创美好的人生。所谓“德高为师,品正为范”,杏坛探颐,洙泗高风。“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身为教师要恪守光荣职责、肩负众望、永怀初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积极上进、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精英之才。

六、最根本的问题是意志。当下的大学生都是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年代里,他们大多数是在百般宠爱的蜜罐子里长大的。普遍不知生活艰辛,缺乏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严慈相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自立自强、永不言弃、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治学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经受磨练、直面挫败、身怀技能、敢于奋斗、勇于胜利。

从去年到今年我在教学之余,不仅自己创作的剧本《大地加木》获得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民族题材创意剧本奖,还指导学生创作连获30项奖。这不仅仅是一个数据的概念,这些荣誉的背后隐含着参赛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领下表现出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以及学以致用的才情实力。正如爱利克·埃里克森所言:“我观察到在那些独具天赋和富有灵感的人们生活中,大多是教师燃起了一个未被发现的天才的内心火焰。”

七、最必须的问题是包容。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等,他们从五湖四海聚到一起,每个人的思想、观点、性格、习惯等都不尽相同,相互之间难免发生龃龉。作为教师就要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包容之心。所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从善如流”,让每一个有想法的心灵都能够得到亮光的指引而找到一个开阔的世界。学生需要在包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丰满智慧的羽翼、完善自己的个性。

八、最实在的问题是自律。自律,就是自觉地遵守戒律。不需要他者监督,一种遵循道德原则、追求完美境界的“超我”的人格力量,在自觉地抑制“本我”的原欲、监控“自我”的行为。是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难能可贵、不可或缺的原动力。一个优秀的大学老师,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优长,而“自律”是必不可少的。为人师表之“师表”一词,首次在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出现,就写到“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可见“师表”二字最初就赋予了极高的道德标准。这就要求为人之师无论是内在还是外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行为端庄、言谈得体、举止从容、宠辱不惊、心驻阳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自己的道德精神、学识涵养、人文情怀去感召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常怀善念、积极进取,内心永远充满正能量,幸福快乐地学习、生活、圆梦。

20219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