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2021-06-08 22:17:06)
标签:

微电影

鱼雁传书

喻彬

评点

分类: 喻彬文学作品(评论)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喻 彬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人文学院微电影大赛评审,我参加过好几届了。这一届形式特别——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线上评审。看完这11部决赛作品,我感觉整体质量比往届都要好。可见人文学子的综合素养和创作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作品中的优长我就不说了,大家有目共睹。我要和大家谈谈本次微电影参赛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对我们今后的创作实践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先说说表达或呈现。“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顾名思义就是要用影像的方式来表达鱼传尺素、鸿雁系情这一主题。而有的作品却用大量的画面来展示信笺的页面,让观众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来领略信笺内容,这是影视作品的大忌,浪费了电影视听艺术这个优势。因为,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观众通过对作品的画面和声音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审美需求。不能用画面长时间地展示一页接一页的书信内容。比如,2号作品《微光》就足足用了几分钟时间来展示信笺,这是不足取的。应该用生动精彩的画面、精辟走心的解说(或画外音、或独白)来演绎书信中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接着我来讲讲主题。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在征文比赛中,主题分占有相当的大权重。这次的参赛作品的主题大都把握得比较好。诸如:演绎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的,同学间相濡以沫、守望相助的,人们仇视校园霸凌、见义勇为的……这些正能量的主题,总能给人以希望的亮光和向上的力量。比如,《微光》《信》《苔花开》《信笺呵情》等作品。当然,也有少数作品存在主题不太鲜明、不太集中等问题。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下面我说说故事。恕我直言,这些作品在情节设置上都有待提高。当今故事化叙事的时代,叙事类文艺作品的故事情节至关重要。故事包括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故事中的悬念,是维系受众对作品持续性关注和期待的“兴奋剂”。这些作品里,《信》的悬念设置得比较好,一开场就是一个学生遭遇校园霸凌,被围堵在一个角落里,一位女生躲在一旁偷窥……这就成了人们对结局拭目以待的悬念。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现在我来说说音乐。从默片到有声电影以来,音乐成了电影的核心元素。音乐在电影里起着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展现时代,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等作用。这次参评作品中有部分作品的音乐设置得不太理想。比如有一部讲述苏武牧羊、苏轼被贬的作品。画面不错,就是没有设置与画面般配的音乐。比如,采用古琴、古筝之类的古典民乐作为背景音乐多好?可是,没有。但是,除了音乐稍微欠佳,这部作品从电影美学而言,是做得不错的。比如,画质、色彩、表演、人物情态、细节呈现等都处理得不错。

相反,有一部讲述一位女生想圆小提琴手的梦的作品,整个音乐做得比较好。我猜想,这个团队里一定有一两个音乐发烧友。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接着我来说说场景。电影里的场景,就是指人物所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场所。人物一旦失去了具体的环境,作品就会严重失真。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参评作品《与妻书》,这部讲述林觉民就义前给妻子写绝笔信的历史事件。主题、叙事和表演都不错。可是,整个场景都是采用当今的广州大学的校舍!这就很难真实地还原110年前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难以鲜活地塑造民主革命先驱林觉民为社稷苍生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所以,拍摄影视作品,场景的选择和设置至关重要。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我记得汉语175班的蔡嘉洋就拍过一部有关林觉民的《与妻书》的微电影,拍得不错,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场景尽可能地还原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最后谈谈字幕。在默片时代,字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声电影时代,字幕依然起着诠释画面、延伸内涵、升华主题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可是我们的参赛作品中就存在着字幕不规范、与画面色差小而显得模糊不清等问题。比如,《我可将你比作夏天》这部作品字幕就不太清晰,整个字幕都是白色的,遇到泛白的画面这些字幕就难以辨认。另一部作品《信回忆》则将大片的书信字幕挡在画面中主人公的脸上,而且字幕的字体是一种不规范的(书法)随手体,挡住了画面中人物的容颜不说,这种字体严重失去美感。但是,这部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不错,我给了8分。

一般规范的字幕应该是在画面中适度大小,黑体字黑色包白边,或者黑体字白色包黑边。这样在任何场景的画面里都能使字幕清晰可辨。

光影演绎鱼雁传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九届“书信主题”微电影大赛浅评

我谈了这么多,这只是我的个人之见,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