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喻彬
作家喻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51
  • 关注人气:4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镜头对准空心村聚焦留守儿童

(2017-06-05 11:16:09)
标签:

留守儿童

空心村

生命健康

影视镜头

分类: 喻彬新闻作品

      

       电影镜头对准空心村 聚焦留守儿童

——广州大学师生影视作品展映

 电影镜头对准空心村聚焦留守儿童

本报讯 66日上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在该校学术报告厅展映了戏剧与影视学系师生新创作的四部电影故事片和人文纪录片,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角度和视觉观照中国农村空心村、留守儿童情感状态以及生存环境与生命健康等主题。

电影《山童宴》是广州大学青年教师王晓通对口帮扶赴黔南支教,深入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村寨,目睹当地儿童生存与成长的艰辛,并为他们的淳朴、善良和赤子之心所打动,由此而创作的一部故事片。

电影镜头对准空心村聚焦留守儿童

影片拍摄于贵州南部少数民族居住的深山中,片中所有孩子形象均由当地苗族儿童本色出演。摄制组深入到与外部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深山中,与苗寨村民一同吃住,切身感受着他们的艰辛。

    影片中的各个场景位于大山上高低不同的区域,每一次转场都要扛着沉重的器材在山上攀爬,加之当地物资匮乏,一度陷入到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窘地,饮食不适、体力透支、与蚊虫和老鼠相伴的居住环境……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他们将与当地的苗族小孩一起完成一部怎样的作品?

电影镜头对准空心村聚焦留守儿童

《最后的驿站》是广州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系特聘教授喻彬继获奖纪录片《生命的秘笈》之后,带领学生创作的另一部有关生死哲学的人文纪录片。拍摄地点以深圳沙湾殡仪馆为主。殡仪馆,是人类生命最后的驿站。殡葬是人类对逝去的生命作作最后的告别,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死亡与新生,都是人类生命荣枯的自然现象。殡葬工和助产师一样,肩负着对每一个生命迎送的神圣之职。然而,中国的殡葬工,常常被社会所冷落,被亲情、友情和爱情所遗忘而郁郁终日。我们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悲喜人生,他们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思考,更加珍惜人生、呵护亲情、感恩奉献。

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已将《最后的驿站》列入获奖影片,创作团队被邀请参加20179月举行的颁奖典礼。

电影镜头对准空心村聚焦留守儿童

纪录片《被遗忘的古村》,喻彬将镜头聚焦江西省吉水县的桥头古村,该村是当下中国乡村无数日渐消失的古村落的一个缩影。它是北宋文豪王安石的胞弟王安上子嗣的家园,昔年的荣光渐渐尘封,昨日的繁华悄然隐去。今天的桥头古村,在高大光鲜的洋楼夹挤下暗自啜泣和呻吟。曾经承载着厚重的人文资源的古村,在一间一间地坍塌消逝……然而,无法消逝的是人们永远的乡愁和未了的情怀!

电影镜头对准空心村聚焦留守儿童

纪录片《生命的秘笈》,讲述广东云浮聚龙坊寿星陈德巧,114岁高龄依然长期从事砍柴、锯木、种菜等体力劳动。纪录片《生命的秘笈》通过对陈德巧老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情感状态、民俗风尚及其生存环境等状况的调查结合有关医学典籍和专家研究论证,试图探索陈德巧及其聚龙坊村民们普遍健康长寿的秘诀。给人以某些借鉴和启迪。

《生命的秘笈》在2016年荣获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短片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