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帮助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2009-02-05 13:29:52)
标签:

地震

伤员

志愿者

靠近你温暖我

四川省人民医院

邹芳伟

北川

杂谈

分类: 喻彬新闻作品

志愿者留守 陪伤员过年

本报特派记者喻 彬  文、图

(刊于2009年1月30日《羊城晚报》)

谁来帮助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5.12”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潮水般涌向灾区。春节将临的时候,不少志愿者纷纷撤离灾区回家过年。自然使部分伤员情感失落。四川省人民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只剩下两名志愿者陪着伤员过年。“地震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远比肉体的创伤要深重得多。有的伤员身体的伤痛容易治好,但是心灵的创伤就未必。我留在伤员身边,就是他们心目中活生生的希望;我走了,希望也带走了。”志愿者邹芳伟如是说,然而,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从2008年5月下旬进入北川做志愿者,至今8个多月一直坚守在地震伤员身边,帮助伤员大小便、洗脸、刷牙、擦澡……承受伤员发泄的负面情绪,还要耐心地开导和安慰伤员。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过着这种苦行僧的日子呢?昨日,他第一次向《羊城晚报》记者袒露了心迹。

               谁来帮助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200多个日日夜夜,快乐与困惑相伴

 

    记者来到该中心找到邹芳伟时,他正在给30号病床的伤员料理大小便。他和伤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邹芳伟,1981年出生于湖北十堰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4年他从西安交通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先后做过电视广告企划、英语教师。2008年5月25日,他进入北川县城周边地区做志愿者,从事卫生防疫、帐篷学校教师等工作。7月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帮着伤员刷牙、洗脸、擦澡、料理大小便、翻身、做饭等工作。

    晚上就在走廊上搭一张铁架床睡觉,“我完全可以住进病房里,但是,睡在病房里就听不见有需要帮助的伤员的声音。我是24小时守候在他们身边,他们有的要翻身,有的要帮助大小便,有的还发泄负面情绪,我得耐心倾听、全盘接受,最后还要开导他。他们经过这么一次生与死的劫难之后,心灵十分脆弱,需要倾诉和安慰。我一直觉得,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很快乐。我希望更多人加入我们的爱心行列!”

    每当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撤退的时候,邹芳伟就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到底留下来还是跟着大家一起撤退呢?如撤退,凭着所学法律专业,加上做志愿者时获得的荣誉证书,完全可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我不能走,我在伤员身边,就是他们心目中活生生的希望,我走了,希望也带走了。我必须留下来,陪着大家过年,陪着他们度过康复中的每一天,让他们感到希望24小时在他们身边。”邹芳伟说:“我要陪着这些伤员康复出院。”

             谁来帮助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一张22元车票令他常怀感恩之心

    邹芳伟有个姐姐,住在昆明是国家公务员,其父母跟着姐姐生活。父母和姐姐都支持他的义举,经济上也给予一定帮助。

    他说他的人格成因与一张价值22元的火车票有关。2004年他在西安一家小报做广告业务员,临近春节时,他的钱被小偷偷了,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本来老板完全可以不用理我,可是他把我接到他家去住,我以为他家很有钱,可是一进到他家租的房子,我才知道他家并不富有。第二天,我在老板家吃过中饭,老板递给我一张从西安到十堰的火车票,还亲自把我送到火车站。临别的时候,他对我说:‘小邹,回去过个年,明年我们再好好干一番!’”邹芳伟说:“我当时很感动,我在想,今后我只要有能力,也要多帮助别人。”

    老板这张火车票,对邹芳伟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次他来到地震灾区和伤员相濡以沫、甘苦与共,正是出于这种感恩之心。

                        要将志愿者经历写成书激励后来者

    聊着聊着已是夜阑人静了,邹芳伟在二楼电梯旁边的一间储藏室里,搬出一张铁架床和一床棉被,架在病房的走廊上。“说心里话,我真的不忍心离开这些伤员,我们朝夕相处,他们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一样。但是我必须面对生存,我不可能永远依靠家人支持,去帮助这些伤员。就我现在这个状态,是不可能有条件和能力结婚成家。我要等这里最后的一个伤员康复出院了我再走。事实上,没有任何人监督我,做与不做都由我自己决定。这是我人生中一场没有考官的考试。我将认真做好这份答卷,我要将我做志愿者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激励后来者。”

                   谁来帮助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靠近你,温暖我;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贵州遵义姑娘杨乾敏,原在遵义一家瑜伽馆做管理,每月工资1500元。她一直想来看望和帮助那些地震中受伤人员,可是一直没有时间。今年1月21日,她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些手套、袜子、药品等慰问物资,来到该康复中心和伤员一起过年,并留下来做志愿者。帮助那些身边没有陪护人员的下肢瘫痪的伤员。她和下肢瘫痪并截肢的伤员何春夏共住一间病房。

杨乾敏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帮着不能行走、身边没有陪护人的伤员端洗脸水、做运动、打饭、聊天……

    记者走进病房,她正给何春夏瘫痪的双腿进行按摩。“如果不按,肌肉就会慢慢萎缩。只要有空我就帮她按按。”

   “一百万元和一元的感情价值是一样的。真情不是用钱能卖得到的。”杨乾敏说:“靠近你,温暖我;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快乐。带着快乐、阳光、开心的心态去帮助人,就不会感觉到苦。在助人行善时,不要让对方有被同情、怜悯和施舍感。伤员的心是很敏感的,他们需要心灵重建。比如春夏,只要提起手术,她就流泪。”

   据杨乾敏介绍,她7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读初中时就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挣钱,直到大学毕业都是自己打工挣钱读书。

   杨乾敏曾经学过声乐,歌声动听。采访结束时,他给伤员唱了一首《感恩的心》,何春夏吹着葫芦丝伴奏。歌声绕梁,暖人心肺。

 

记者手记

敬畏、感动 难忘

喻彬

    在为期7天的《去汶川过年》的采访中,太多的人和事让我震撼、感动甚至动容。

北川小青年张元波,被埋72小时为了不让自己睡去,摸出身边三位遇难者口袋里的手机播放音乐,生命的乐声引领他重返人间;在都江堰打工遭遇震灾的安徽打工妹何春霞,被埋两天用舍头舔舐自己的汗水、默念丈夫和儿子的名字,最终令死神让步;汶川青年余志平,在地震后的第二天醒来,发现右腿不见了,居然挣扎着起来寻找自己的腿……

    这些重伤人员,绝大多数在全国多家医院救治过,有的去过十几家医院治疗。张元波说:“不是去治伤,我都没机会坐飞机!”

    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与膜拜!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志愿者邹芳伟,给下肢瘫痪的伤员端屎倒尿、擦澡按摩……200多天。伤员发泄情绪,还得全盘接受。晚上睡在病房的走廊上,24小时守护着伤员,因长期严重睡眠不足、营养不良,消瘦憔悴甚至神志恍惚。他说他要坚持到身边最后的一个伤员康复出院……

    我在什邡红白镇一受灾群众家采访,一位十来岁的小女孩,将一碗热腾腾鸡蛋面端到我面前,那双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手上,皲裂交错,皲口里结着血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父亲告诉我,她三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她五岁就会做饭,现在是个“大厨师” 了。山野里的风寒气袭骨,小女孩穿着单薄的衣裳瑟瑟发抖。我眼睑湿润:“叔叔吃过饭了,你吃吧,吃饱了就不怕冷!”

    暮冬的阳光从山的那一边照过来,停留在棚屋顶上。人们只能感受遥不可及的温暖。

(注:地震灾区农村的房屋倒塌了,村民瓦砾堆中翻找出木材和砖块,搭建一顶临时棚屋,如果土地被政府占用,村民才可以享受板房;城镇居民的房屋倒了,一般都安置到板房社区居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