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五代珍藏百年铁路股票

标签:
冯家五代珍藏百年铁路 |
分类: 喻彬新闻作品 |
冯家五代珍藏百年铁路股票
——1913年发行的粤汉铁路股票,当时发行明确不收外国人股份,彰显华商爱国精神
文/图
(刊于2008年8月26日《羊城晚报》)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竹二村73岁的农民冯理发,珍藏其祖父遗下的两张1913年由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股票章程明确规定“不收外国人股份”,足见当年华商的爱国之情。这两张历经95年岁月沧桑的股票,见证着我国铁路、证券等发展的历史,成为珍贵的文物史料。
73岁的冯理发老伯,搬着一张木梯搭在老屋的墙角,老伴扶着木梯,冯伯一步一步地往上攀,他从屋檐下的墙洞里掏出一个发黄的塑料袋,一步一步地爬下来。冯伯打开塑料袋里面是一个破旧的暗褐色的布袋,打开布袋,几片干枯的烟叶包裹着两个牛皮纸信封,信封上竖排印着:“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总公司股票息单。”
冯伯说:“烟叶可以防止虫蛀。”随着冯伯将信封里发黄的纸张徐徐展开,两张95年前股票,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呈现在记者的眼前。
股票长44厘米,宽34厘米,是采用活字彩色印刷在白纸上,股票正面分为两大部分,右边是“息单”,两张息单上分别写着股东“冯灿文”和“冯福藏”的名字,息单上印着从“第一期”到“第二十期”的“年息红利”表格;左边是股票券面,最上面印着一行拱形的文字:“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总公司”,下面是竖着一面红黄蓝白四色的旗帜的粤汉铁路总部大楼,大楼的右面是火车头图案,左面是火车车厢图案。图案下面印有粤汉铁路在广东省境内地形及设计线路走向图。地图下方写着:“本公司招集华股开办广东粤汉铁路,每股实收广东双毫银伍圆整,共集股捌佰捌拾壹万柒仟伍佰陆拾贰股,分三期递收。第一期收银壹圆,第二期收银壹圆伍毫,第三期收银贰圆伍毫。冯福藏先生附股二份,业经照原章交足三期,实共缴股银壹拾圆整。理合发给股票息单作凭证此据。”该股票发售时间是“民国二年十一月廿八日(即1913年)”;股票落款处有该总公司“总理:詹天佑,协理:协理李煜棻,董事:徐恩佑、张家照、梁燮垣、李振成、刘锦江、梁汝棻、李鉴诚等人的姓名和印章。
股票的背面印有股票章程摘要,其中有一条写明:“本公司收入股银支出股息红利均以粤省银毫为本位”;“本公司系华商集股自办,不收外国人股份,并不得将股票转售及抵押与外国人。如有私行转售及抵押致牵引外国人干预者,本公司有权将原股东股票注销作废。”
据史料记载:京广铁路于1898年动工,至1936年全线建成。其中广州至武昌路段叫粤汉铁路,是贯通湖北、湖南、广东三省,连接珠江、长江地区交通的大动脉。
粤汉铁路由湖北、湖南、广东3省集资筹建。在发行该股票时在章程中言明“不收外国人股份”,并且不得将股票转售及抵押与外国人,足见当年华商拳拳爱国之心,以及为捍卫国家和民族权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冯伯小心翼翼地收拾这两张经历了近百年岁月沧桑的股票,“这两张股票一张是我爷爷的,另一张是我堂祖父的,我堂祖父后来去了台湾。”冯伯说,其祖父将这两张股票传给自己的长子(即冯伯的父亲),冯伯的父亲又将其传给长子冯伯,“我准备把他交给我的长孙保管,这是我们家祖传的东西,要一代一代地保存起来,不要损坏它。”
冯伯的老伴告诉记者,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冯伯两口子一直像对待自己生命一样呵护着这两张老股票。每当刮风下雨首先想到的是这两张股票是否被雨水淋湿。在这两位老人心目中,这两张股票一定有价值,至于到底值多少钱,他们没有追究过,在最贫困最艰难的日子里,老伴也曾想过拿这股票去换点钱接济一下,可是听到冯伯一说:“都说这股票过世了,值不了钱,别卖了。这是祖上留给我们的,我们好好保存下来。”
冯伯说其祖父当时(1913年前后)在江高开办榨油场,广东粤汉铁路有限总公司向爱国华商发行股票征集资金兴修粤汉铁路,其祖父和在江高经商的堂祖父一起解囊,认购了这两张股票。“小时候我听村里的老人说过,我爷爷做人很正值,勤奋节俭。吃饭碗里从不舍得剩下一粒饭。”冯伯认为珍藏这两张百年股票,是对祖辈的怀念和尊崇;其价值远远超乎了金钱的范畴。每当过年一大家子团聚时,他都要对儿孙们讲起这两张股票的来历,以先祖的艰苦创业、热爱祖国的精神来教育和激励后代。
中国革命博物馆自1998年以来已经把很多现在上市公司的股票界定为文物。而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老股票,其文物价值均远远高于这些新股票。清朝、民国时期的老股票票幅面积较大,一般在600平方厘米,最大的超过2000平方厘米。每张股票上都记载着:时间、地点、人物、公司规模、主营、董事会成员、股本、红利、批准单位以及公司章程等等。有许多股票上的董事会成员都是历史名人,如粤汉铁路股票上就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名字。
詹天佑是清朝首批公派留学生,到英国自幼童留学读书直至大学毕业。他曾是第一个获得英国土木工程师会会员的外国人。光绪三十一年被任命为商部、邮传部路务议员及顾问,调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总办,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于1909年8月正式通车。1911年春回广州就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总理(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同年五月领导粤路公司成立保路机关所,反对清廷以“国有”为名将路权卖给外国。
武昌起义后,领导粤汉铁路全体人员坚守岗位,保证列车照常运行,支持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5月詹天佑在黄沙车站(省粤汉铁路总公司总部)迎接孙中山先生视察。7月被任命为粤汉铁路会办。
粤汉铁路股票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保路运动”的许多珍贵细节,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11年春,清王朝成立“责任内阁”,于5月9日颁发“上谕”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宣布各省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准备以“国有”为名出卖全国铁路主权。5月20日,皇族内阁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同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600万英镑的《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把湖北、湖南、广东3省人民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赎回的粤汉铁路和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又重新出卖,这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慨,湖南、湖北、广东、四川4省大举展开了保路斗争。6月10日,广东粤汉铁路股东召开万人大会,提出“万众一心,保持商办之局”,并致电湖南、湖北、四川各省,谓“铁路国有,失信天下。粤路于十日议决,一致反对”。
发行此股票的“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总公司”早已不复存在,股票也根本无从兑现,但作为历史金融凭证颇具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