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车祸现场,清晰地透视出三种不同的灵魂:有人挺身而出,救死扶伤;有人麻木不仁,袖手旁观;有人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呼救声中闪现三种灵魂
喻 彬
前日晚11时,深圳市沙井镇上南酒店的大门口,突然“轰”地一声巨响,使酒店里正沉浸在夜茶的茗香里或陶醉在轻歌曼舞中的客人们惊惶失措地涌出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情景是:一辆从深圳开往广州方向的香港FS6346货柜车与一辆停靠在公路边的广东02—35683大卡车相撞。香港货柜车头被撞扁,车头里发出“救命!”的呼声,在这凄厉的呼救声中,活跃着三种迥然各异的灵魂:有的挺身而出,救死扶伤;有的麻木不仁,袖手旁观;有的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第一种灵魂
救死扶伤
巨大的碰撞声和呼救声,引起了刚从沙井采访归来的记者的注意。见此情景,记者迅速和《宝安报》记者黄裕南、沙井镇政府司机曾为民跳下车,拨开人群挤进现场。一股浓浓的血腥味扑鼻而来,地上撒满了碎玻璃。香港货柜车车头已严重损坏而变形,驾驶室里的人被变形的车头外壳所挤压,里面传出微弱的呻吟。黄裕南说:“快快,救人要紧。”便几个人合力拉车门,却怎么也拉不开。记者对围观的人说:“同志们,一齐动手,赶快把人救出来。”这时上来几位年轻人帮着拉车门,变形的车门依然纹丝不动,里面的呼救声一声比一声弱。曾为民找来几根自来水钢管,几个人一起撬车门,喊着号子:“一、二、三……”
撬了20多分钟,终于把车门撬开,车头里只有一位30多岁的名叫苏远油的司机。曾为民和一个上南村治安岗亭的保安员一道抬着血肉模糊的司机向上南医院奔跑,鲜血染红了曾为民和保安员的衣服。
车祸现场距上南医院200米光景,当人们把司机苏远油送到上南医院,适逢上南医院正在装修,一名医生和护士出来看了看,遗憾地说:“我们医院正在装修,无法抢救。”
此时,对生命垂危的苏远油来说,时间何其重要,赢得了时间,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
这时,有6位帮着抢救苏远油的沙井青年自告奋勇地说:“我们有车,快抬上车。”说着就把苏远油抬进了一辆丰田面包车,几分钟之后就来到了沙井医院。
苏远油从驾驶室被抬出来时,身无分文。一般情况下,不交钱医院不能予治疗。值班医生看到奄奄一息的苏远油感到十分为难。但在护送人员的央求下,沙井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陈维强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抢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苏远油脱离了生命危险。
第二种灵魂
袖手旁观
就在两车相撞的刹那间,有几位外来民工正从现场路过,他们是车祸发生时的目击者。他们对记者说,他们亲眼看到两车碰撞时火花和玻璃碎片飞溅;接着看见一名穿着黑衣服的男子,手伸进车窗里拿出一个黑包,从现场溜走。当初,还以为这名黑衣男子是进去救人的,后来看到他拿着东西出来,飞快地逃跑才知道是个趁火打劫的坏人。记者问道:“你们知道是坏人,为什么不追上去抓住他?”大家都沉默着,其中一位操湖南口音的民工说:“如果我要追是可以抓住他的,当时我想追,可是我老婆要我少管闲事,要是给坏人捅了一刀,不死也得活受罪。听她这么一说,我就没有追上去。我们出门在外只图个平安。”
当时,有不少车辆从车祸现场旁边经过,司机们都减速探出头来好奇地看一眼便兀自远去。
记者采访过一些袖手旁观的人,大都以沉默或茫然地遥头来回答记者。其中一位从上南酒店出来围观的某厂老板回答记者说:“这么多人都不管,我干嘛管,谁愿惹这种麻烦。这年头,好人做不得。泥菩萨过河,各保自身。”
第三种灵魂
趁火打劫
第二天上午8时许,当事人苏远油的妻子和家人赶到沙井医院,苏远油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的腰包不见了,内有大哥大、现金及一切证件。
据现场目击者反映,苏远油车祸之初,有一名黑衣男子幽灵一般从碎了玻璃的车窗将手伸进驾驶室,不顾凄惨的呼救声,昧着良心乘人之危盗走了一个黑皮包,目前,警方正在追查之中。
(原刊于《深圳商报》1995年9月4日第9版,作者喻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