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年在故事中成长——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14课《丁一小写字》教学设计
(2014-05-07 09:17:15)分类: 教坛论点 |
让童年在故事中成长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14《丁一小写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14课《丁一小写字》
【教材分析】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学习生活。《丁一小写字》是该单元第二篇文章。作者用看似朴实,实则巧妙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了“丁一小”学习生活中的故事,同时,告诉孩子们:要想写好字,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认真的道理。既有直接意义——教育学生如何把字写好,又有更广泛的意义——干什么事都不要强调客观条件,而要自己认真去做。
【教学目标】
1.认识 “拿、 丢、认”3个生字,会写“纸、拿、丢、掉”6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从中领悟到要想写好字,做好任何事情,认真最重要。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在写字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学习如何正确书写汉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有这样一位老爷爷
请大家来读这样一段诗:碰到我牙,牙,牙,牙疼,疼得我都跳跳蹦蹦,我弟却大吃麻花,嘎嘣嘎嘣,嘻嘻哈哈-----我不由得捂住腮帮羡慕:“哎呀,他是多么幸福!”
怎么样有意思吧!
再读:鞠躬的人如果是我,那还不算稀奇,因为爸爸的这位老师,就是我的老师。不过我念二年级了,她才教一年级。她是我爸爸的老师,你说多有意思啊!
请大家继续听:这孩子常上我家串门,玩了半天,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敲门了。
我开门一看,原来是没头脑。“对不起,我书包给忘了。”他一边脱帽子手套,一边进屋子找书包。他找到书包,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还是没头脑。“对不起,我帽子给忘了。”他找到帽子,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这回我开门也不看是谁,就把一副手套递出去:“没头脑,你的,拿去!”我进屋子一看,那不是他的书包吗?多半他回来找帽子,又把它给丢下了。
这个故事叫什么?对,是《没头脑和不高兴》
这些有意思的事都是谁写得,对,是任溶溶。“任”字在表示姓氏时,读二声。这位老爷爷专门写童话故事、儿童诗,他还能用俄、英、意、日四种语言进行翻译,我们喜欢看的《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全集》《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都是他的翻译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任溶溶老爷爷的一篇童话故事《丁一小写字》
【设计意图】从作者的其他作品导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的气氛,同时,初步了解了作者。
二、听老师读故事,认读词语,粗知大意。
1.板书课题《丁一小写字》,同时,学生在桌上书空,这几个字虽然简单,一不注意就写不好看,一笔一笔、认认真真很关键。学生齐读课题。
2.听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有个小朋友叫丁一小,上二年级。有一天,丁一小和姐姐在写字。丁一小……
【设计意图】老师恰到好处、绘声绘色的范读,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真实感,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有不读不快的强烈欲望。研究表明,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比看得懂的语言要丰富,老师的范读更真实、真切、更显立体感,范读带给孩子们的信息远远大于纯粹的读,所以范读环节必不可少。
(2)故事好听吗?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最会听故事。请大家说一说:丁一小写不好字,开始的时候他为自己找到的理由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适时板书:纸 笔 位子。学生认读这几个词语。
(3)后来,丁一小写得字很好看了,为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两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读完第一遍,向老师点点头,读完第二遍时,请你坐端正。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常规极为重要。课堂常规是一节课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成功的课堂常规训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从点滴抓起,从细节入手,这是每节课必做的事情。
(4)同桌合作,认读词语。出示词语和句子。如果同桌都读对了,就竖起拇指夸夸他。如果同桌读着有困哪,请你帮帮他。
认认真真 姐姐拿起丁一小丢掉的纸和笔,认认真真地写起字来。 |
【设计意图】要求掌握的这几个字都属于高频汉字。高频汉字的识记和提取都是“整体输入”和“整体输出” 的。所以,把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会更好。同桌检查,提高了效率。
三、自己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上刚才认读的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填空练习。
丁一小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他(丢掉)(纸、笔和位子),认为自己的东西不好;姐姐(一笔一笔)写字,写得好。丁一小明白了:写字要(认认真真),就能写好。
【设计意图】填词语,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是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个环节从词语的认读到具体运用,形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这样的因势利导,使得低年级的整体感知教学同样有了学得进、用得出的效果。也是对识字效果的一个检验。
四、比一比,写一写,把字写好看。
重点指导学写生字“纸”和“掉”。
1.猜字源。猜猜为什么“纸”字是“绞丝旁”呢?教师介绍: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纸是由植物纤维做的。
2.看偏旁。引导学生观察绞丝旁的写法:分三笔写成,两个撇折的起笔收笔基本上下对齐且平行,提笔不宜太长。练写“绞丝旁”。
同样的方法,教授“掉”字,提醒大家,右半边的“卓”字而不是“桌”。
3.看看,描写,练写。
(1)先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再描红写,然后对照练写。要写一个字,比较一下,再修正。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2)写字后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二年级上册,开始大量写合体字。这些字的教学要以写好偏旁为重点,帮助学生写好每个偏旁,为写好整个字做准备。写字习惯的培养时刻注意,尤其是写字姿势与握笔姿势,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经常提醒、检查。学生写字时自评、互评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品读故事,理清故事脉络。明白事理。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丁一小开始写字时,写来写去写不好,他是怎么做的呢?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同桌合作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2.结合语境强化认读生字“纸”、“拿”、“的”。指名认读词语:我的纸、我的笔、拿起。注意纠正“的”字拖音现象。
3.理清故事的条理。
(1)重点指导朗读下面两句话,让学生明白:丁一小认为写字不好的原因是“纸不好”。
对了,是我的纸不好!
他把姐姐的纸拿来写。他用姐姐的纸来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
读中注意上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指导。“写来写去写不好”要带着一种着急的感觉来读。
(2)学生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了解丁一小为自己的字写不好而找到的另外两条“理由”。
先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关注丁一小的“理由”。
对了,是我的笔不好!
对了,是我的位子不好!
再投影出示下面的话,关注故事的“进展”和“结果”
他把姐姐的笔拿来写。他用姐姐的纸、姐姐的笔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
他坐到姐姐的位子上去写字。他用姐姐的纸,姐姐的笔,坐在姐姐的位子上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
可以采取学生接龙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特殊的文本结构方式。
【设计意图】语文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同时要善于发现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段落,引导学生比较揣摩品味、鉴赏、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传神之处,从而增强学生对言语的敏感。
(3)读课文中关于姐姐写字的段落,思考:丁一小用来写字的东西是真得不好吗?看看姐姐是怎么写字呢?
教师板书以下几个重点的词语:
拿起——丢掉
一动不动 一笔一笔 认认真
学生思考并回答:姐姐为什么能写好字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姐姐拿起丁一小丢掉的纸,拿起了丁一小丢掉的笔,坐在丁一小的位子上,身子一动不动,认认真真、一笔一笔地写字。
4.模拟体验,明白道理。
(1)创设情境“演姐姐”:假如你就是姐姐,你是怎样写字的。注意课文中姐姐的几个动作,注意这几个动作的先后顺序,想象当时的情景,注意人物的表情。先练习,再表演。
(2)转化角色“做采访”:你现在就是一名小记者,要采访一下姐姐,了解姐姐为什么能把字写得那么好。
【设计意图】演读是朗读的升级,它能再现人物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记忆。小记者的采访,突出文章的主题。
二、关注重点语句,明白情理事理。
1.关注重点语句,进一步明了事理。现在故事中的丁一小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句:
不是我的纸不好,不是我的笔不好,不是我的位子不好,是我自己不好。
顺势强化明理,指导朗读:假如你也是丁一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接读:不是我的纸不好,不是我的笔不好,不是我的位子不好,是我自己不好。
丁一小为什么写不好字呢?现在,我们大家都明白了什么?学生接读:不是我的纸不好,不是我的笔不好,不是我的位子不好,是我自己不好。
如果我们写字时也写不好,我们也应该明白——不是我的纸不好,不是我的笔不好,不是我的位子不好,是我自己不好。
2.我们也和丁一小一样,经常要写字,也经常写不好字。丁一小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现在我们明白了写字不好的原因,也要像丁一小那样赶紧改正。我们应该怎样写字,就能把字写好呢?读课文第十一至十二自然段,将课文中的人称“他”换成“我”来读。
3.模拟表演,巩固内化。这个故事很有趣,可以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也可以演给别人看。先在小组内分好角色,一个旁白,一个姐姐,一个丁一小,练习表演。然后在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采用人称变换的方式指导阅读,是换一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走进丁一小的内心世界,学生获得的感受更为真切。将丁一小写字的事变成了我们自己写字的事,巧妙地让学生入情入境,由课文关联到自身。
三、练习书写生字,学以致用。
1.结合课文故事,明确写字要求:
让我们像丁一小那样,身子一动不动地,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笔来写字。
2.指导“认”和“的”字的书写。
(1)先观察:“认”字的结构是怎样的?左窄右宽,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人。
(2)再了解:言字旁的来历。这个“言”字,意思就是语言,当它作为偏旁的时候,它的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指导言字旁的书写方法:
♣点横之间有距离,折画与点要对齐。
♣点,写在左上格的中间;横短而斜;折画直而短;提要斜一点。
3.指导书写“的”字。
(1)交流:小组内互相交流书写“的”字时的注意点。
(2)练写展示:同桌互评,给写的好的字画上小苹果,写得最不漂亮的字作修改。
(3)展示最好的作业,表扬他得的小苹果最多,同时表扬他的同桌很会欣赏字。
【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独体字成为偏旁之后的书写变化,引导发现其中的一些因为避让规则而引起的变化,所以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解,让学生把握书写的规律,这样才能将字写得好看。
四、故事拓展,课外延伸。
1.关联生活:学习了这个故事,丁一小明白了:只有认真写,才能写好字。那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能联系自己的事,或者把你听到的,看到的事说一说吗?
2.拓展阅读:推荐下列书目,学生自由选读。
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小孩子懂大事情》、《给巨人的书》等。
【设计意图】关注儿童的生活,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丁一小”,陶冶情操、磨炼思想、完善人格,让语文学习与孩子的成长同步。为了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充盈,不但要立足课本,更要走出课本,关联生活,拓展阅读。
附板书
拿起——丢掉
一动不动 一笔一笔 认认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