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牛班的春天 影评

(2009-02-27 21:42:13)
标签:

文化

分类: 影评

 

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 .然而当他到来的时候,阳光穿过了黑暗,给予这里光明与温暖.

 

一个失意的音乐创作家,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他从没丧失生活的信心,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感化每一个孩子;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用音乐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的春天…

这是一个十足的放牛班,所有孩子都顽劣成性,校长又是一个爱体罚孩子的人。在这样的一个学校里,马修或许不可能真正做好一个老师,但是他却用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人,耐心去发掘每一个人的优点。

 

就是这样一个人,尽可能的去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别人。他无数次用善意的谎言帮孩子们免除责罚,孩子们也因此被感化。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的皮包,也偷窥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

 

哈桑校长,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面临教育的异化,逐渐将自我的心灵扭曲变形。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为了晋升和荣誉勋章,他可以不择手段,任意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可以把蒙丹送进监狱,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可以解雇马修。在他眼里,惟有绝对的权威,才能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抑或惩罚消极行为。他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他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纪律改变只是凑巧。

温和的马修先生和凶残的校长形成鲜明的对比。当马修在池塘之底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时,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他对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象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易受伤的心。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让每位同学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易受伤的心。

 

莫杭治,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在无人注视的时候得以自由,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让自己的声音穿过骨头、穿越校园,窜向云霄,窜向生命的天堂。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从来不肯在公众下展示歌喉的美丽,甚至以戏谑的姿态将自己出局。然而,马修却没有因为他打架斗殴而反复惩罚纠缠,相反,却敦促他回到合唱团。因为,马修知道,唯有音乐,能浸润清洁他的灵魂;唯有音乐,才能使他自由畅达地奔赴理想;唯有音乐,才能使他祛除邪恶,永葆生命的纯净。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莫杭治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的精心保护和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

  然而,当马修与莫杭治母亲并肩交流时,被蒙丹蛊惑的莫杭治,竟然将一瓶墨汁倒泼向马修,犯下了无可饶恕的错误。尽管暗恋着他的母亲,也格外垂青他的天赋,马修还是适时而果断地惩罚了他——去掉莫杭治的独唱部分。美丽的东西,在即将失去时方觉它的珍贵。在莫杭治倚柱忏悔,茫然若失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真正教育的魅力。当合唱团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时,马修又宽容而智慧地将手伸向他,这时我们看到莫杭治完美地契合着指挥的节拍。在他的眼神里,马修读到了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孩子们精彩绝伦的演唱,让他灵感澎湃,渐趋佳境。我们看到这群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年轻而驿动的心被美妙的音乐点燃,倏忽之间灵魂飞舞而上,将泪痕烘干,把自我沉醉。课堂内,操场上,宿舍里,他们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感觉着内心欢乐的震颤。眼望着天空,放飞灵魂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在遥远的天边建筑着属于自我心灵的小屋。

 

马修的出现,给“池塘之底”带来了一束光芒,转瞬即逝。

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去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幸运的是,其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终于,这个可怜的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

孩子们自发地在马修老师离开教养院必经的窗口 ,射出一只只带着祝福和期盼的纸飞机 ,上面有马修老师熟悉的字迹 ,稚嫩但真诚 .这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 .马修老师的离去虽然没有告别的言语 ,但窗口上挥动着的小手 ,从空中轻轻传递来缭绕的清音 ,让马修老师本来执意的步履变得艰难沉重 ,马修老师的音乐和他的合唱团 ,就象一缕柔软的阳光 ,投进灰暗的教养院上空 ..从容不迫地将在黑暗中的孩子们拉上了正轨 .

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佩比诺,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为有些无奈伤感的结局加入一丝暖色. 正如片中的旁白所说佩皮诺的执着等待是有道理的,马修被解雇那天,正是一个星期六。佩比诺又拥有了父亲而马修和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收获了难忘的人生经历.

闪亮的希望之光照耀着黑暗中的方向,驱散幽晦与浑浊,赐予光明和力量,池塘之底也会成为荣耀之巷.即使黑夜又将到来,依然要记得明天有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