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曾经我认为,万事都有解,尤其是人际交往,只要有适当的沟通,凡是都可说通,人人可以相互理解。后来渐渐发现,受限于种种观念和性格,一些沟通的障碍是无法逾越的。在我的日记封面上,写着“无解”二字,意为“无法解决”。夫妻间性格差异导致的常年争吵、一个名校书虫和社会痞子的观念龃龉,有时都是些没有出路的死结。但同样的,正因为关乎到人心,那么每件事的背后都有可以理解的原因,“无法解决”≠“无法理解”,能明白这点,生活中便再没有什么不可接受了。
每当负面的重大变故出现,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开始怨天尤人:“为什么总是我?”其实,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陷入苦难无法自拔的心境,没有得到纾解和超脱的心灵,往往留下难以痊愈的伤疤,和不堪回首的记忆,影响终生。而实际上,除了雷击地震,我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往往都有我们自身原因,有时甚至就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股市惨败是当初贪念的恶果,商业被骗是自己看人走眼,夫妻离异至少有自己这一方的经营不善……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当幸福来敲门》)中“happyness”一词故意拼错,其寓意为:只有将生活的那些不断抱怨的“Why?”(y)变成“I”(i),去掉无谓的委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真正的happiness才会到来。
到底是世界不公平,到底是运气背到家,还是自己一手或者“半手”酿成的,值得在突遇困难的时候扪心自问。
自己曾经是个力求完美的人,固执天真地希望一切都照自己近乎完美的方向发展,容不得半点差池,对于身边的人,心里也寄寓着这般期许。每当事态脱轨一点或者他或她让你失望一点,总会勃然大怒,觉得如此不可理喻。而现实是,整个世界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存在,你不是上帝,你没有权利去要求所有人所有事都朝着你设想规划的方向发展,他人和你的意见行为相左,你凭什么叫嚣暴怒,容不得人?看见你看不惯的,为什么就一定要彻底否定?人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你无权过分干涉。
愤青和持有保留意见的智者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后者有一颗能接受的心,能包容的心。他知道,虽然有事不如人愿,但你终究改变不了一切。差异化,是世界的一种现实存在的形式,永远有太多在你标准之外的存在。所能做的,只能任其自然,不便强求。接受,甚至妥协,有时候就是一种成熟,那些固执的、激进的、单纯的信仰让它见鬼去吧。生活不同于理想,后者是纯金黄色的,而前者是五彩斑斓的,其中的一种色彩便是血红。
很多事,你处在事中,它就是一切;而当你走出那个过程,回首再看,也就那么回事。会感慨,会心痛,会欣慰,会甜蜜,但它终究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站罢了,不是人生的重点,更不是人生的终点。陷入事中的人,常会受到较强情绪的干扰,失去理智,身在此山中,作出的决定往往让事后的自己后悔莫及。在事件突发的那一刻,是你最想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同样是最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
人生回首和远观他物一样,只要站得够远,泰山都会显得微不足道,而凑得太近,一片树叶都会遮住你的整个世界。又想起卓别林那句:“用特写镜头看生活,它是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它则是个喜剧。”在陷入悲苦情绪中纠结不已,满目荒凉之时,不妨把自己抽出,想想自己整个生命历程的悲悲喜喜,甚至想想历史人物的沉浮颠沛,自己现在这点事又何足挂齿呢?什么事,一般到了事后,都不能称其为事了,终将会明白苏子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成为了很多人笃信的信条。其实,很多时候,造成问题的是我们自己,是源于我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事方式,而每当自己冥思苦想地折腾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是跳不出自己一贯的思维方式的,也就是说,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源于同一种固定的思想,那么,很有可能,事情变得更糟——这就是自身的局限性。这时候,需要明眼的旁观者提出全新的意见——全新的,任凭当事人自己如何都不能想到的意见(因为完全是新的视角和思路)。局限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深陷局限去意识不到或甘愿局限,不求突破。但这种突破,有赖于那个和你有缘的明眼人的出现。你能做的,只有不断寻找,不断颠覆自我。
So,this is life,just face it,then fix it!
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islife" TITLE="this is life" /> 关键词;立春,感冒,生日。小年,,呵呵,,
每当负面的重大变故出现,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开始怨天尤人:“为什么总是我?”其实,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陷入苦难无法自拔的心境,没有得到纾解和超脱的心灵,往往留下难以痊愈的伤疤,和不堪回首的记忆,影响终生。而实际上,除了雷击地震,我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往往都有我们自身原因,有时甚至就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股市惨败是当初贪念的恶果,商业被骗是自己看人走眼,夫妻离异至少有自己这一方的经营不善……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当幸福来敲门》)中“happyness”一词故意拼错,其寓意为:只有将生活的那些不断抱怨的“Why?”(y)变成“I”(i),去掉无谓的委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真正的happiness才会到来。
到底是世界不公平,到底是运气背到家,还是自己一手或者“半手”酿成的,值得在突遇困难的时候扪心自问。
自己曾经是个力求完美的人,固执天真地希望一切都照自己近乎完美的方向发展,容不得半点差池,对于身边的人,心里也寄寓着这般期许。每当事态脱轨一点或者他或她让你失望一点,总会勃然大怒,觉得如此不可理喻。而现实是,整个世界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存在,你不是上帝,你没有权利去要求所有人所有事都朝着你设想规划的方向发展,他人和你的意见行为相左,你凭什么叫嚣暴怒,容不得人?看见你看不惯的,为什么就一定要彻底否定?人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你无权过分干涉。
愤青和持有保留意见的智者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后者有一颗能接受的心,能包容的心。他知道,虽然有事不如人愿,但你终究改变不了一切。差异化,是世界的一种现实存在的形式,永远有太多在你标准之外的存在。所能做的,只能任其自然,不便强求。接受,甚至妥协,有时候就是一种成熟,那些固执的、激进的、单纯的信仰让它见鬼去吧。生活不同于理想,后者是纯金黄色的,而前者是五彩斑斓的,其中的一种色彩便是血红。
很多事,你处在事中,它就是一切;而当你走出那个过程,回首再看,也就那么回事。会感慨,会心痛,会欣慰,会甜蜜,但它终究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站罢了,不是人生的重点,更不是人生的终点。陷入事中的人,常会受到较强情绪的干扰,失去理智,身在此山中,作出的决定往往让事后的自己后悔莫及。在事件突发的那一刻,是你最想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同样是最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
人生回首和远观他物一样,只要站得够远,泰山都会显得微不足道,而凑得太近,一片树叶都会遮住你的整个世界。又想起卓别林那句:“用特写镜头看生活,它是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它则是个喜剧。”在陷入悲苦情绪中纠结不已,满目荒凉之时,不妨把自己抽出,想想自己整个生命历程的悲悲喜喜,甚至想想历史人物的沉浮颠沛,自己现在这点事又何足挂齿呢?什么事,一般到了事后,都不能称其为事了,终将会明白苏子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成为了很多人笃信的信条。其实,很多时候,造成问题的是我们自己,是源于我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事方式,而每当自己冥思苦想地折腾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是跳不出自己一贯的思维方式的,也就是说,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源于同一种固定的思想,那么,很有可能,事情变得更糟——这就是自身的局限性。这时候,需要明眼的旁观者提出全新的意见——全新的,任凭当事人自己如何都不能想到的意见(因为完全是新的视角和思路)。局限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深陷局限去意识不到或甘愿局限,不求突破。但这种突破,有赖于那个和你有缘的明眼人的出现。你能做的,只有不断寻找,不断颠覆自我。
So,this is life,just face it,then fix it!
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is
这几个词诸合在一起的够有创意。常言道无巧不成书,可是天底下还有如此巧合之事吗。。?
后一篇:寄情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