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菜花石砚的研讨

标签:
菜花石砚研讨 |
分类: 论述 |
关于四川菜花石砚的研讨
四川菜花石砚史料未见记载,但确有此种古砚流传,现根据手中的藏品和相关资料,研讨如下。
一、确凿存在的菜花石砚
史料未见菜花石砚的记载,目前也没有制砚的厂家、店铺及个人。
但是近来来,网上图片、砚友藏砚及个人的藏品,证实确有四川菜花石砚的实物存在,见下列图片。
网上可见一方体积硕大的菜花石砚,现已被砚家收藏,见图:
广州刘先生的藏砚
杭州潘先生的藏砚
本人收藏两方菜花石砚,见图:
二、菜花石简介
蛇纹石是一种含水的富镁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因为它们往往是青绿相间像蛇皮一样,故此得名。硬度在2.5至4之间。含大量的镁,源于火成岩。
菜花石是一种蛇纹石,辽宁岫玉、崂山绿石均属蛇纹石系列,但仔细观察,三者不同,可以识别。
三、菜花石的性状:
竹全人《菜花石赞》对菜花石的描述:“深藏彩色,微露顽璞,亦温亦坚,内精外粗……”,
《大邑县志》卷十:“菜花石出水中,一名出石,色如菜花,最佳者如绿玉,细润可爱”
李裁在“花水湾的菜花石”一文,记录描述菜花石:鹅卵石,外层包有一层外壳,表面粗糙不甚光滑;内实美艳,石心呈现出细嫩光滑的蓝、绿色,并布满菜花黄色纵横粗细的条纹。
四、菜花石砚的定义
川西地区的菜花玉(石),四川地区土语叫作菜花石,其制砚称四川菜花石砚。
五、菜花石砚的产地
关于菜花石产地述说不一,有大邑县、芦山县两种说法:
(一)李裁在“花水湾的菜花石”一文,发现菜花石在花水湾川溪口(注:现为大邑县花水湾镇),并引据《大邑县志》卷十:菜花石出水中,一名出石,色如菜花,最佳者如绿玉,细润可爱,可作文房水器、图章。
大邑县菜花石,产区很小,局限于成都以西80公里花水湾(大邑县花水湾镇川溪口)及西岭雪山山涧之中(今大邑县出江镇,西岭镇一带)。
(二)卢山县志卷三:菜花石(产于龙门索桥附近),竹全人《菜花石赞》:漏阁上流,龙门之浒,有石其间,不与众伍,深藏彩色,微露顽璞,亦温亦坚,内精外粗,乡儿顽亵,鄙薄古董,识者检拨,管城为友,惧其雕琢,潜于一澳,不逢卞和,孰为之泣,女娲得之,携之天补。
两处产地相邻,地质结构相同,均产于河流浅滩之中,水系归入泯江及青衣江。我曾经在都江堰的土层中采集到一块菜花石(见图),说明菜花石不仅局限于大邑县,由于地质、河流的影响,周围相邻区域,均可存在菜花石。
六、 菜花石砚的数量
七、菜花石砚的制式(参照文中照片)
根据目前流传的菜花石砚体积较大,多在15CM以上,大者可达25—30CM。
菜花石砚的制式多为椭圆形,圆形砚堂,砚池雕有饰物,砚底多有圈足;
本组菜花石砚,砚池饰物为鱼、青蛙(蟾)及蛇,牛;寓意生殖崇拜、多子多孙、勤劳倔强等含义,符合宋元时期的风格。
其中两方蟾砚制式做工相同,但一方硕大约25CM,一方较小约10CM
八、菜花石砚的年代
根据以上菜花石砚的制式,三方蟾砚和砚池中有青蛙的题材制式符合元代风格,云纹砚池卧牛的符合明代的题材制式。
菜花石砚的设计制作不俗,与历史上成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关,凝聚在成都平原西部大邑的儒、释、道三大文化,盛誉全国,一大批诗人及学士名人都曾在此留有题咏墨迹有关,无疑对于文房的发展具有影响。
几方蟾砚及云纹牛砚的造型设计就具有文人砚的特点,摆脱了元代砚粗糙的风格。
由于四川地处西南偏远地区,有人认为对蜀砚古砚的断代,时间应该拖后一段,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