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慎言集训》
明 代·敖英
校对:敖红亮
序
敖红亮
慎言古己有之。《诗·小雅·苍伯》:“慎尔言也,……”。刘向在《说苑·政理》中“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
三教同哉。
儒之《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道家修者以话少为戒;佛家以语四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来独守心戒。先古之大德皆慎言,后世之学永持此戒。是为序。
丁酉二月敖红亮志
《慎言集训》
明 代·敖英
上卷
戒多言: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戒轻言:不要轻率地讲话,轻言的人会招来责怪和羞辱。
戒狂言: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
戒杂言:说话不可杂乱无章。杂乱无章就会言不及义,伤害自己的美德。
戒戏言:不要不顾分寸地开玩笑,否则会引起矛盾,招来祸害。
戒直言: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否则会引起麻烦。
戒尽言:说话要含蓄,不要不留余地。
戒漏言:不要泄露机密。“事以密成,语以漏败。”
戒恶言:不说无礼中伤的话,不要恶语伤人。“刀疮易没,恶语难消。”
戒巧言:不要花言巧语。
戒矜言:不要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矜自夸是涵养不够的表现。
戒谗言: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戒奸言:不要攻人短处,揭人伤疤。
戒轻诺之言:不要轻易向人许愿。
戒强聒之言:不要唠唠叨叨,别人不原意听也说个不停,使人厌烦。
戒讥评之言:不要说讥讽别人的话。
戒出位之言:不要说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
戒狎下之言:不要对下属讲过分亲密的话,以免下属迎合你而落入圈套。
戒谄谀之言:不要说吹捧奉承别人的话。吹捧奉承别人是人品卑微的表现。
戒卑屈之言:不要低三下四,说奴颜婢膝的话,因为德厚者无卑词。
戒取怨之言:不要说招人怨恨的话,播下使人怨恨的种子。
戒招祸之言:不要说招来祸害的话。
下卷
言贵简:说话要简洁。说话简洁,又能把意思表达清楚,把道理说明白,就可以提高品德学识的修养;多言、轻言、杂言、尽言、漏言、强聒、讥评、出位、狎下之言这些毛病也就可以根治了。
言贵诚实:谈话以诚实为原则,不能脱离实际地乱说。能做到说话诚实,狂言、戏言、巧言、谗言、轻诺之言这些毛病就可以克服了。
言贵和平:说话心平气和,不必疾言厉色。
言贵婉:言辞委婉能够感动别人。
言贵逊:说话要谦逊,不要用言语激恼别人。懂得言贵平、贵婉、贵逊,直言、恶言、矜言、奸言、以及谄谀、卑屈、取怨、招祸之言等毛病就可以避免了。
言贵当理:说话不能随便说,说出来就要合情合理。
言贵时:说话要合时宜。
言贵养心:说话要有利于心气平和。言为心声,心地纯正,说话自然不差。
言贵养气:说话要心平气和,不冷静就会说 出错话。
言贵有用:有用之言才能利人济事。
跋
清代·胡思敬
右敖子发慎言集训二卷,用宝颜堂本付刊,别有嘉靖戊戌陈刻本,今不可见。自古君子小人之辨,吉凶祸福之分,皆由于言。但言有出诸口者,有宣诸笔者。出诸口者得敖氏此训,时时用以自警,当可寡过。宣诸笔者远或行千里,久或传诸后世,而文士往往易之。惜无人广敖氏例,采古今规戒文士之词,绩成一书,为袁简齐 、龚定庵一流人告之。
己未四月胡思敬识。
敖英,(据青年学者敖红亮考证敖英生卒年为:生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卒于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字子发,号东谷。幼罹诬讼,遨游江湖间。苦志积学,淹贯百家。正德庚辰(1520年)中会试,辛已(1521年)授南工部主事,迁礼部郎中,督学陜西、河南。历任藩臬有声,以四川右布政致仕。自为督学,力抗师道,所至直行己志,人不敢干以私。兴邹守益、罗洪先友善,讲学相资,奖掖后进。著《绿雪亭》、《心远堂诗文》等集,名《东谷十书》。径学传播,称为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