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萧萧教育观点有严有爱 |
分类: 萧萧教学境界 |
有严有爱的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
随风也萧萧
“爱是最好的教育”。从教18年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用它来要求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均已达成共识,在此不必赘述。
自从我教了教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产生了一些新的感受。小巴迪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首小诗,慈爱的母亲喜形于色地夸赞“精彩极了”,而严厉的父亲却皱着眉批评“糟糕透了”。“精彩极了”(慈母式教育)和“糟糕透了”(严父式教育),是孩子成长历程中并存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模式的教育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实事求是地说:当下,“精彩极了”(慈母式教育)几乎成了教育界所推崇的惟一的完美的教育方式。而原本与它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糟糕透了”(严父式教育),却如同“魔鬼”一般,谈之色变。好像大家都觉得“糟糕透了”的严父式教育,一提到批评,就是体罚,就是教师低素质的表现,就得“下岗”。两年前,我在对两个学生的教育时,无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糟糕透了”的“严父式教育”。在此,我“坦白”如下,恳请各界人士批评指教。
案例一:“春雷”惊醒“梦中人”
学生基本情况:小明(化名),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在深圳经营一家小公司,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工作很忙,一般晚上十点以后(或更晚)才回家,早上孩子上学时,父母尚未起床,很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
学生在校表现:上学迟到;拖欠作业;上课随随便便;不在乎教师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不参加集体活动等等。
平时教育措施及效果:我本着爱心感化一切的理念,展开各种“精彩极了”的爱心教育:沟通谈心;登门家访、电话访、家长来校访;抓住时机,进行鼓励表扬等等。结果是收效甚微,不见好转。
一次特殊的洗礼:一节语文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地写作业。他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双脚高高地搭在课桌的横梁上;身子紧贴椅子向后倾斜,把后面同学的课桌弄得摇摇晃晃。我发现后,用严厉的目光警告他,他却送来一个油腔滑调的微笑。我走到他的身边,摸摸他的脑袋,把他扶正。他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神态。我调整一下情绪,离开了他。我转过身来,发现他又那样坐着,严重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学习。我快步走过去,双手抱住他的腋下,把他抱到讲台上,怒吼道:“今天,我再不好好收拾你,我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就对不起被你影响的同学!今天,我要替你父母行道!”随之,我要他站在讲台旁,听我的控诉。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述了几年来自己关心他点点滴滴的事迹。在我理直气壮地“控诉”中,他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我又稍微平静了心态,做了几分说理。
下课后,我心里忐忑不安。我后悔伤了他的自尊。我也很想采取补救措施——找他沟通。但想着几年来对他那么多的苦口婆心,都无法打动他,我也就打消这个念头。我无奈的决定,就狠心一次嘛!不妨来个冷处理!
意外收获:第二天我在批改他的日记时,收到了他的道歉书。信上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陈老师!对不起!四年来,你一直在真心地关爱着我。为了我,你付出了很多。昨天的事情,我太过分了!在此向你深深地道歉!不过,从今以后,我一定会按你的要求去做一个好学生!……”
我不相信他竟然会给我写道歉书。我也有点怀疑他是否又在“耍滑头”。一个星期里,我静观其变,小心上担。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自那以后,他的表现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我及时地解冻了我们的“僵局”!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也是直线上升。我在与他家长沟通时,他父母的意见是:孩子在家受到的呵护太多,教师的严父式教育对改正这类孩子的缺点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案例二:“我陪你去校长那投诉”
学生基本情况:小雨(化名),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家庭基本情况:香港户籍,家里在深圳开公司;父亲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在公司里,没有时间教育他;母亲专门在家负责他的学习,但不服母亲管束。特别是进入五年级后,经常与母亲对抗,母亲管不了他。
学生在校表现:好逸恶劳,从不打扫教室卫生;上课开小差;作业拖拖拉拉,等到班干部或老师催交时,故意说忘了,然后草草补上;老师批评他时,他强词夺理或装聋卖傻;老师鼓励他,他当作是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等等。
平时教育措施及效果:谈心、鼓励;与家长沟通制定方案。并在家庭联系手册上送他一首小诗:“天生一颗茁壮苗,无奈只在沉睡中,阳光雨露呼唤你,梦醒便是辉煌时。”家长来校时,当着老师的面顶撞家长;当着家长的面,与老师狡辩。三年的爱心教育,他的表现一直是起伏不定,未见明显进步,更没根本好转。
一次特殊的洗礼:一节语文课,学习《开国大典》一文。同学们在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他却拿着笔,在课文的插图上批注:“放屁!”、“去死吧!”、“全国人民反对你!”等污秽不堪的语言。我用眼神暗示他,他不当回事;我提高讲课的声音提醒他,他充耳不闻。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上课,准备下课后再找他谈心。他是个反应很快的孩子,开始反感我的“批评”,就拿起一张纸,埋头写起来。我一边讲课,一边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一下,发现他在第一行写着:“敬爱的校长……”。我心里已明白他在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接下来,我就站到另一行的中间上课,一直没有打扰他写投诉信的兴致。到下课时,我走到的他的旁边,对他说:“走,带上投诉信,我陪你去校长那里投诉!”他死活不肯走,我从他的课桌里拿出投诉信,在教室里念道:“敬爱的校长: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家都烦他。他经常打骂我们。今天上语文课,他又体罚我,搞得我上课毫无心思……”他跑到我面前眼泪汪汪地说:“老师!我是写着玩的!是我错了!别念了吧……”我清了清喉咙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你们都烦我吗?我有打骂过你们吗?”、“你们知道他今天为什么要投诉我吗?请大家看看他在书本上写了些什么?”全班同学群情激愤,正义的声音沸腾起来:“真是太坏了!”、“恶人先告状!”、“老师,干脆把他交给校长处理!”、“这种事也干得出来!”……
事后,我虽然没有去校长那里投诉他,但一想起这件事,我也就感到当今教师的艰难,想要做一个好老师的艰难,几乎艰难到令人寒心的地步。一个教师想用爱心去包容、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有些学生却认为老师怕学生,老师好欺负;随便给教师捕风捉影地写封匿名的投诉信,就可以给老师添麻烦。虽然这样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但是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真的碰上了这样的一个学生,实在是束手无策,进退两难!说实话,对于小雨。我虽然没有放弃他,但是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我没有多理他,更没有像从前那样找他谈心说教。
意外收获:说来也怪!他却找总是找机会靠近我。经常拿着扫把打扫卫生,经常跑到我的办公室反映情况,上语文课也特别用心。元旦节那天,一连给我发了三条信息:“祝您新年快乐!忘记过去的不愉快!”等等。在一节思品课上,我把他的转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教育学生:人一定要学会感恩!自那以后,小雨彻底变了!
从教18年来,我一直志愿于做一位没有批评和指责的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做出过一定的成绩。我曾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曾做过十年左右的学校管理。还算是一个较为开明、受绝大多数学生欢迎的教师,但这两个特殊的案例,给我带来新的思考。
“精彩极了”(慈母式教育)和“糟糕透了”(严父式教育),是孩子成长历程中并存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模式的教育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诚然,拥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是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我们一定要辨证唯物的分析我们的工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棍棒式教育”是极不道德的,是绝对要摒弃的。但过于疲软的“吞温水”式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因此,我想说:“打骂不是严,放纵不是爱!”
我认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进步,“有严有爱的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这一真理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