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由于江、湖之间物质和能量的频繁交换,加上静水、流水生境的互补作用,孕育出相当复杂的淡水生物群落,鱼类资源丰富.该湖既是江湖徊游性鱼类重要的摄食和育肥场所,也是某些过河口徊游性鱼类的繁殖通道或繁殖场,对长江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种群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有关科研人员对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鱼类与渔业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到目前为止,鄱阳湖累计记录鱼类136种,隶属于25科78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7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52.2%。
在1980年前,鄱阳湖已记录鱼类117种,在1982一1990年,记录鱼类103种。本次调查期间共记录鱼类101种,新记录鱼类6种。与以前的调查相比,总计35种鱼类在本次调查期间没有采到,它们是:中华鲟、白鲟、窄体舌
、短吻舌 、弓斑多纪和暗纹多纪
6种徊游性和半洞游性鱼类,以及14种鲤科、4种鳅科、6种科鱼类,以及乔氏新银鱼、胭脂鱼、犁头鳅、褐塘鳢和叉尾斗鱼等5种鱼类。这些鱼类没有采到,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在鄱阳湖已经消失,可能是因为种群处于濒危状态,或数量特别少,或分布范围狭窄,生境特殊,以致在渔具种类和数量、采样范围和强度有限的情况下一时难以捕到。
按鱼类生活史各阶段栖息的水域环境条件的差异,鄱阳湖鱼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生态类型:(1)湖泊定居性鱼类,大多数种类属这一类群,它们的繁殖、生长、发育过程都在都阳湖中进行,如鲤、卿、红鳍原、黄颡鱼、鲇、乌鳢等,这些鱼类是鄱阳湖渔业的重要基础。(2)江湖徊游性鱼类,它们在湖中生长发育,但必须到江河适宜的流水中产卵繁殖,进行江湖之间的徊游活动;青鱼、草鱼、鲢、鳙、赤眼鳟等均属这一类型,其中前四种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在鄱阳湖渔业中有着重要意义.(3)过河口徊游性鱼类,鲚、鲥和鳗鲡是这次调查期间见到的海淡水徊游性鱼类,前两种具有溯河徊游习性,它们在海水中生长、发育,性成熟后必须到淡水中繁殖产卵;后一种恰好与前者相反,属降河徊游类型,性成熟后必须到海水中繁殖产卵,幼鱼溯河到湖泊中生长、发育.(4)溪流性鱼类,如中华纹胸、胡子鲇月鲤等,它们原本生活在鄱阳湖水系上游的水质清澈的溪流中,后随流水人湖,经过长期适应而生存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