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时年俗之:崩穷和老鼠娶媳妇

(2013-02-12 21:09:53)
标签:

年俗

传统

祖宗

童趣

快乐

文化

分类: 抒情散文

旧时冀中年俗忆趣之

崩穷和老鼠娶媳妇

禾青/

 

社会越向前发展,越现代化,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淡漠。今天的过年,除了吃喝逛庙会,似乎便没有了别的。我的童年是在冀中农村度过的,我记忆中儿时的过年,是极为有趣的。当时刚解放不久,生活虽然还不富裕,但年过得却有滋有味,那些趣味盎然的年俗,比如“破五”的崩穷、正月十二的“老鼠娶媳妇”等等,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破五”是农历的正月初五,这个破字颇有讲究,破茧而出,破门而入……都是打破某种封锁或壁垒,从里面或是从外面冲出来。“破五”也是这个意思。按习俗,从理论上讲,真正的过年是从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开始,到破五结束。过年这几天,无论大人小孩,不分男人女人,都是不干活的,绝对的休息。三十晚上要把农具和针线剪刀之类的生产生活用具,全都收藏起来。破五以后,拿出这些东西,勤谨的人就可是做农活了,主要是积肥和为开春生产做准备。但大多数人是不干活的,尽情玩耍,享受辛苦一年后难得的开心和快乐。春节期间玩的项目极多,以后我会一一介绍。

破五的一项主要活动是“崩穷”,顾名思义,是将“穷”这个恶魔崩出去,撵走。这项任务是由孩子们完成的,做法是,点燃一挂鞭炮,也有用单个炮仗的,要是正挂鞭炮,则用手拖着,若个耽搁炮仗,则一个一个的点燃,从卧室的最里面,噼里啪啦地炸响着,经过院子,一直轰炸到大门外的街上。据说“穷”怕鞭炮,这样从里向外就把“穷”赶出去了,没有了“穷”,自然就发达富裕起来。

其实这只是善良农民的善良愿望,“穷”怎是鞭炮可以撵走的。我在老家时,每年破五都拖着鞭炮崩一回“穷”,最少也崩过五六年,但“穷”这个恶鬼并没有被崩走。

这说明穷不怕鞭炮,而是怕好的社会和好的领导。有了好的社会和好领导,不放鞭炮,穷也会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的。

充满天真童趣和迷人神话色彩的正月十二“老鼠娶媳妇”,十分幽默风趣,最受孩子们的喜爱。

传说这一天是老鼠聘闺女娶媳妇的大喜日子。小时候我曾见过老鼠娶媳妇的年画,画面上鼠新娘坐爱花轿里,身穿大红嫁衣,模样俏丽,低眉含羞,神态很是迷人。鼠新郎则骑在高头大马上,十字披红,帽插宫花,神采奕奕,喜眉笑眼,神情高傲。送亲的、迎亲的、抬轿的、吹打的、看热闹的等等,都是大小耗子,或手舞足蹈,或嬉戏打闹……天真机趣,活泼可爱,洋溢着顽皮和喜气,丝毫没有让人厌恶的贼眉鼠眼影子,倒是很讨人喜欢。

为了迎接老鼠娶媳妇这一天的到来,进入腊月以后,乡里孩子们便做准备忙活起来。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便是搜集人们穿旧穿破的鞋子和用得光秃秃的笤帚疙瘩。我和小伙伴们拿着一根竹竿或是树枝,挨家挨户的去寻找,找到后便用竹竿或树枝串起来。农民们知道这项活动,一般的人家穿旧穿破的鞋子都不扔掉,而是堆积在茅厕的一个角落,等着让孩子们来拣。所以,不大一会儿工夫,就会串起长长的一串儿,象旧时的钱串子或是糖葫芦。我们把搜集来的鞋和笤帚疙瘩积攒起来,等正月十二老鼠娶媳妇时用。

到了正月十二这天,孩子们早早便吃了晚饭,不等太阳落山就来到街上。我们先把鞋子象砌宝塔一样垒起来,四只一层,成菱形或正方形,中间留一个小孔。垒这种鞋塔是很要技术的,技术好的能垒一人多高,下粗上细,巍为壮观。鞋塔下方用三块砖砌成U字形灶堂,作点火之用。

乡里人都说,到了晚上,能从鞋塔的小孔里听到老鼠新娘告别父母的哭泣、鼠父母的谆谆嘱咐、鼠兄鼠弟鼠姐鼠妹的打逗说笑、呜哩哇啦的吹吹打打……不过,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我相信别人也从来没有听到过,但谁也不肯扫大家的兴,都说听到了,而且听得真真的,还绘声绘色地模仿复述。而后,我们便把鞋塔点燃,中间的小孔成了烟囱,火舌呼呼从小孔蹿出,映得满街通红。老人说,用这火烤身上,烤哪儿哪儿不生冻疮。孩子们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挤上前去烤,烤手烤脚烤脸烤屁股。这时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欢声笑语随着红彤彤的火光激荡在夜空,小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鞋塔底部烧透以后,承受不住上面的压力,“轰!“地一声坍塌下来。这时,我们点着笤帚疙瘩,象拿着火把一样拿着笤帚疙瘩一边跑,一边往墙上划,身后便拖起一条长长的彗星尾巴。火花明明灭灭、闪闪烁烁、五彩缤纷,十分好看。欢乐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深夜。

正月十二除了老鼠娶媳妇外,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偷” 年糕吃。过年前,各家各户都要打年糕,正月十二老鼠娶媳妇这天晚上,主要用年糕给诸神上供。听老人们说,吃了这天晚上的年糕不牙疼,但不是吃自家的,而是“偷“吃别人家的。所以,这天晚上烧完破旧鞋子以后,孩子们都不去睡觉,而是偷偷躲藏起来,等夜深人静时出来去“偷”年糕吃。一般都是偷宅神佛龛里的,因为宅神佛龛院门内的影壁墙上,离街比较近,得手后易于逃跑,不会被抓住。其实,大人们都知道这个习俗,看见了也装没看见,让孩子们把年糕拿走。所以,我在老家住了不少年,年年去“偷”,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不是我“偷艺”高明,而是乡亲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让我们玩得高兴、惬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我猜想,农村卫生条件差,农民卫生意识也不强,没有刷牙习惯,所以闹牙病的很多,吃年糕时粘掉牙的例子也不少,于是乎就有了吃年糕不牙疼的说法。为了与平时的年糕有所区别,增添神秘色彩,本来是一样的年糕,与神前供品和“偷”结合起来,便由粘牙的“祸首”,变成了治牙病的“神药”。不过,年糕不论放在什么地方,也不不管是怎样得来的,年糕还是年糕,不但治不了牙疼,该粘牙时还是照粘不误。

这也算是一个小插曲吧。

至于老鼠娶媳妇为什么要烧破旧鞋子?是怕新媳妇冻着?(因为那时正是十冬腊月)还是在喜庆的日子放的特殊烟火?(娶媳妇自然的大喜之事)直到今日我仍然没有搞明白,不得而知。

不过,这个习俗却是极好的,把积攒一年不用的脏旧物品清理干净,用火烧掉,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是颇有环保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