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齊動手

标签:
龚自珍馆阁体僵化腐朽束缚思想 |
分类: 随笔杂感 |
全家齊動手
禾 青/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清朝龚自珍一首著名的诗。
说是诗,其实是鞭辟入里的尖锐政论,是对清朝”万马齐喑”的黑暗专制的强烈抨击。我没有查阅资料,我猜想,应该是龚自珍科举考试落榜以后写的。龚自珍一连考了六次才中举人,前五次都名落孙山。这首诗对清廷禁锢思想,控制言论,和“拘一格”的迂腐科举考试,予以一针见血的尖锐批评
龚自珍是清朝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浙江仁和(今杭杭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不满清朝的腐败政治和八股文章,主张改革求新(“更法”、“改图”)。由于思想激进,所以屡试不第,38岁时才考中进士,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考试了。
不谙官场内情的龚自珍,得中进士以后,自以为有了向朝廷申述自己的抱负和主张的机会,在殿试时,居然仿效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写了《御试安边抚远疏》,洋洋洒洒,高谈阔论,慷慨陈词,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中庸迂腐的主考官们都惊呆了!(“阅卷诸公皆大惊”)。
这样的人当然不能重用,也不敢重用。凭龚自珍的文章和见解,本来是应该点状元,入翰林的。但龚自珍只落了个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
龚自珍名次靠后不得入翰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馆阁体”这个劳什子作的祟。
什么是“馆阁体”呢?简单地说,就是官方文书使用的一种楷书书写体,是一种格式化的机械呆板的书写体。要求字迹工整,圆润,黑亮,干净,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端正、方正、圆润、黑亮、干净、中庸平和、规规矩矩、整整齐齐。不能有丝毫偏离和突破,稍有偏离就斥之为不入正宗。所以,十分拘谨、刻板、僵化。
这种书体主要用于官方文书,也是科举考试的唯一书体。起自宋朝,盛行于明、清。是八股文的载体,一个从内容上毒害、束缚和禁锢考生,一个从形式上毒害、束缚和禁锢考生,二者相互配合,内外呼应,要考生从思想(内容)到形式(书写)都服服帖帖不能越雷池一步,是封建统治者毒害和束缚考生思想的重要工具。考生思想(内容)“不好”,自不必说;即便思想(内容)“好”,但书写不符合“馆阁体”要求,也休想夺魁折桂。
龚自珍思想激进,性情豪放不拘。书如其人,其书法个性很强,笔走龙蛇,潇洒飘逸,一泻千里,气势如虹,根本不受“馆阁体”限制。只有这样的书体才配得上他的华章妙文,内容和形式才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然而,正是这绝妙书法,成为守旧而迂腐考官斥贬他的借口,以其“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放到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
龚自珍气愤不已,回家后令妻妾婢女照猫画虎全练“馆阁体”。写机械刻板的“馆阁体”如同女人们照着花样绣花,不用创造,比照着写就行了,这正是女人们的强项。没用多少时间,一个个都练得能写一手“漂亮”的“馆阁体”。
龚自珍逢人就说,看看吧,这就是“馆阁体”,我家的女人、连婢女都会写,而且,写得很漂亮!对于腐朽僵化的封建糟粕,极尽嬉笑怒骂,揭露和批评一针见血,鞭辟入里,毫不留情面。
这就是龚自珍!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
还有主旋律(反腐)、神话、历史等电视剧本,欢迎联系,洽谈
联系邮箱:heqing66@126.com shuanhuliu@aliy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