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他山之石杂谈 |
分类: 世界游记 |
公益博客推荐
两件小事看差异
禾 青/文并摄影
在丹佛遇见几件与百姓有关的小事,觉得很有启迪,蕴含着大道理。记于此,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当是有意义的。
我住的小镇有一个比较大的湖泊,有人管理。我发现每隔大约二百米便树着一根木有凹槽的铁柱,里面挂着一盘黄色塑料绳子,顶端有一小块英文告示牌。后来,我在无人管理的野水坑旁,也发现了这种东西。
起初我不知道是做什么样用的,以为是用来拦截车辆,在国内拉绳拦车收费是并不鲜见的。但觉得又不像。这里的道路和停车场都不收费,再说,这地方又不是道路,拦什么车呀?后来向人询问才知道,原来是救生设备,供抢救溺水者使用的。
我不是爱激动的人,但看着这不起眼的小小塑料绳,深深地被感动和激动了,甚至有些热血沸腾。通常情况下,荒郊野外的水域原离住户,如发生有人落水,不易找到绳子之类的救生设备,往往因此延误抢救时间,使本来可以救活的生命而死去;或者因为没有抢救器具,而使抢救者送掉性命。2009年长江边上三名在校大学生不是就因为当时没有抢救器具手拉手结成“人绳”救溺水者,而牺牲了宝贵生命吗?如果当时有这样一根塑料绳,三名大学生可能就不会被冲走,不会付出生命代价。看来,这样一根不起眼的救生绳,却关系到人的生命!
我又少见多怪了,感叹有关当局想得太周到太细致了!他们对生命的关爱,不是挂在嘴上停留在理念上,而是切切实实落实在具体可行的细节上,给需要的人以切切实实的帮助。
在夏季,我国常有野外水域淹死人的报道,而有关部门都没有在这些野外水域预设类似的救生设备。如果预设了救生设备,就会极大地减少伤亡,挽救生命。其实,一根塑料绳值不了多少钱,是任何单位都负担得起的,所以不是所谓经费紧缺不紧缺的问题。
还有一件小事,使我大有感触。
我在街上遛弯,发现隔三岔五便道旁便竖立这一个长方形的箱子,暗绿色,类似我国街边上的邮筒。起初,我以为就是邮筒,但发现不对,远远看去有黑色塑料袋从里面露出来,在风中飘拂。这是什么玩意儿呀?我走近一看,上面的英文我虽然不认识,但画的图我是看得明白的,正面画的是一个人牵着狗在遛,侧面是几幅示意图,第一幅是从箱内取出塑料袋,第二幅是用手打开,第三幅将手伸进袋内将袋子撑开,第四幅是将地上的狗粪抓进袋子内……喔,原来是为遛狗者准备的粪便袋!
宠物狗随地便溺是“国际问题”,美国有,中国有,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成为世界性的老大难问题。记得有个欧洲国家,好像是匈牙利还是波兰,闹市区有一块很大的牌子,上面挂满踩过狗屎的鞋子,男鞋、女鞋、大人鞋、小孩鞋、布鞋、皮鞋、高跟鞋、凉鞋……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在中国,别的城市不清楚,在北京狗的便溺已成为一大公害,尤其是居民区和非主要街道上,狗的便溺到处都是,狗屎遍地,稍不留意便被狗屎雷倒,“享受”一顿骚臭“大餐”,够您恶心几天的。有的电线杆、墙根墙角,被狗尿得湿漉漉的,奇骚无比。就是小区停的汽车也难逃“恶运”,轮胎被尿成地图。这些狗深谙游击战略,尿一泡换一个地方,往往遛一趟下来,会取得很辉煌的战果。车主想抓也抓不到,就是抓到又如何呢?
细想起来,造成宠物随地便溺的原因,有某些养狗人素质低,公德意识差,需要教育提高。这是主要原因。但有关部门没有为养狗者提供必要的方便和条件也是造成的原因之一。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每天最少遛两次狗,身边需要经常带收集便溺的塑料袋或纸,时间一长,难免有忘记的时候。再加上人有趋懒性,在无人监督的时候就会方便自己而伤害公共利益,任凭宠物随地便溺。如果我们的有关部门也能象这里一样,为养宠物的人提供些方便,加上其他强制性措施,宠物随地便溺的现象应该会大大减少。
向有关部门提出上述要求绝不过分,更谈不到苛刻。因为,在这里,养狗要交税;我不养宠物,但我知道,在国内养宠物虽然不交税,但每年要交管理费费还是登记费,总之也是要交钱的,数额还不小,好像是一千多元吧。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宠物税应该是取之于养宠物用之于养宠物,管理费登记费也应该是这样,用在为养宠物的服务上。不然,光登记不管理,收那么多钱做什么用呢?再说,钉个箱子弄些塑料袋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问题的症结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执政是不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真正的而不是理念上口头上为纳税人服务的问题。
“为纳税人服务”,我觉得这一观念的树立是问题的关键。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等提法,都有其积极意义。但都有居高临下给人以恩赐的意味,我为你服务、我为你办事、我为你解决困难……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政府和官员对民众的恩惠、赐予,因而屡屡出现某部门某工作人员为群众办了其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民众却感激涕零送匾送锦旗表彰甚至高呼青天的事,实际是颠倒了官员与百姓的位置和关系。
应该知道,无论政府还是官员,他们是没有钱的,他们掌握的钱是纳税人交的税,是纳税人在养着政府和官员,说句通俗的话,是纳税人用交税的钱设立政府雇用官员来为他们服务,替他们进行管理。政府和官员作好了,是分内的事,是应该的,因为他拿着纳税人提供的薪水。如果不尽责,纳税人不满意,是会被纳税人辞退解雇的。有了这种认识,官员们就会战战兢兢、尽心尽责地去为纳税人服务、办事。
只有摆正这种关系,才能真正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