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柳如是》情结

标签:
文化 |
我的《柳如是》情结
——谈谈我的柳如是小说和电视剧本
禾青
本剧根据作者已出版小说《坎坷风尘女》(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和《柳如是》(新华出版社)编写。该小说已制成电子书在“5频道”上架公开发行。(左为该电子书封面)
《柳如是》创作于十几年前,是小说和电视剧本同时写的,该书上部《坎坷风尘女》出版以后,电视剧也写成19集。当时,陈家林导演正拍我的清宫戏《宦官小章子》(VCD更名《太监秘史》),我将油墨未干的新书送给他。当他知道我写的是柳如是时,感到很兴奋,说他早就想拍一部高雅而有品位的才女戏,希望我改成剧本。我说已改成了19集,他立刻派人拿走剧本。看后亲到我家,讲了本剧有三点诸如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细腻、情节委婉曲折……之类的褒词,当场表示下一部就拍该剧,并向我提出不要再给别人。为了占住这一题材,特在报纸发了消息。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一拖再拖,直到下部《柳如是》出版,仍然没有投拍,最后不了了之。
柳如是明末清初著名才女,居秦淮八艳(柳如是、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之首。她虽然身世卑贱,但却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民族气节,以至于使史学大师陈寅恪“感泣不能自己”,在年逾八旬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成洋洋八十万字考证专著《柳如是别传》,创下了严肃学者为卑贱娼妓作传的先例。国学大师王国维为她的民族气节所感动,写诗赞她:“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本剧定位为历史传奇故事剧,因为柳如是不是历史重要人物,属于小人物,对历史的进程没有多大影响,这就为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因此,本剧不是那种严格意义的历史剧,而以传奇言情为主,追求活泼、生动、好看。演绎的虽然是历史故事,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善恶、是非……等等,都应当与现实是息息相关的,与现实不应当有距离和陌生感,使观众感到亲切,引起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使观众喜欢看。
本剧以美丽才女柳如是坎坷而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她与钱谦益、陈子龙、宋辕文的感情恩怨和爱情纠葛,在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故事。那是一个充满血与火、动荡不定、生死莫测、惶惶不安的时代,荣辱、沉浮、生死,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所谓朝为显贵,暮为囚徒。在这样的时代面前,平时的假面伪装都被撕破,本性暴露无遗。由于人格品位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在大是大非、对待国家民族、生死爱情等诸多方面都大相径庭:或高尚;或卑鄙;或光明磊落、气壮山河、惊天动地;或窝窝囊囊,猥琐渺小,甚至卑鄙阴险、丑恶无耻……而他们的结局和归宿也各不相同。通过这不同的结局和归宿,对比出人格的高下和灵魂的美丑,是颇能振聋发聩的。柳如是是本剧中心人物,三个男人由她扭结纠缠在一起。他们之间,有朝代更替江山社稷处在危难关头的大是大非的差异,也有个人的恩怨情仇,更有说不清讲不明斩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有为爱而死,有因爱生恨,有爱恨交加,有高尚圣洁的真爱,有满足本能的性爱,也有为显示强权的掳掠和占有……大是大非和个人恩怨纠结在一起,才使故事更加荡气回肠,跌荡好看。
本剧是一部展示人物命运的言情传奇剧,在改朝换代和外族入侵风云激荡的大背景下展开故事,人物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煽情是本剧的重要特点,爱是生死的爱,恨是生死的恨,撼天动地,大起大落,荡气回肠。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可读性。
本剧考虑到市场和流行元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可看性极强,但绝不低俗。
唯一受到严肃学者赞誉的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