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哟哟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消息传来,国人振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青蒿素到底是什么?在抗疟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防治疟疾运动还跟邮票有一段渊源呢。
5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一百多个国家联合发行抗疟邮票,在邮海激起一波春澜和无尽涟漪。事情还得从1960年说起——

↑
那年10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第26次会议讨论了扑灭疟疾和筹措经费的事。当时全球有5亿人遭到疟疾的折磨,每年有近一百万人病死,其中大多是妇女和儿童。如何消除疟疾,成了WHO的头等大事。会议决定将已经启动的灭蚊运动,扩展到全球范围。此前在中南美洲和亚洲用DDT灭蚊已经持续了几年,成效明显。↓



↑
1939年,瑞士科学家米勒发现DDT有奇特的杀虫功效,米勒因研究DDT有功,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1953年巴西医生马戈林·坎道出任WHO第二任总干事,把全球灭蚊抗疟的希望寄托于DDT。当时DDT年产量已达180余万吨,消灭蚊子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就是经费,有了它就能购买DDT和奎宁。于是WHO倡议各国邮政部门在1962年联合发行抗疟邮票。用邮票向民众宣传灭蚊抗疟的意义,用销售邮票的收入来补充联合国的抗疟专项经费。

世界卫生组织首先为联合印发邮票制定了统一的口号:“全世界联合抗疟”。抗疟标志(蚊徽)由蚊子和地球加蛇杖组成。参加联合行动的共有144个国家和地区,105个国家发行了二百七十多枚邮票,三十多枚小型张或小全张。

↑ 联合国和美国带头在1962年3月30日发行抗疟邮票,42个国家选择在4月7日世界卫生日发行。
绝大多数此题材邮票上都有不同文字的抗疟口号和蚊徽。但各国在邮票设计上都带有本国特色~~相互对比欣赏一下吧——

↑
蚊徽的变化很多,大多在地球图形之外有橄榄枝,蚊子外围有抗疟口号。

↑
非洲15个法语国家发行了15枚同图邮票,统一由Chaix设计,巴黎国家印刷局雕版印刷。除国名、色彩不同以外,邮票图案和面值完全一致(25F
5F),以标准蚊徽做邮票图案,它的灭蚊主旨很鲜明,成为抗疟邮票的主流。

↑ 葡萄牙本土并没有发行抗疟邮票,它当时还统治着8个海外属地,发行了8枚近乎成套的抗疟邮票,由Jose de Moura
设计,画面全是当地的按蚊(传播疟疾的蚊子),还标明了它们的拉丁文学名,成为抗疟邮票中精彩的亮点。

另外,有些国家制作了异形票,如委内瑞拉的压凸图案 ↑,海地的三角形邮票 ↓。

↓ 在各国发行抗疟邮票的同时,很多国家推出了宣传邮戳支援抗疟运动。

↓
美国推出的宣传邮戳用了肯尼迪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消灭疾病”。
↓
除此之外,联合国和美国官方印制了大量的抗疟首日封,供各国、各地使用和发售,附图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很多人物,都是为抗疟运动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这些首日封以珍贵的画面,反映了全球灭蚊抗疟的历史与现实。为了扩大收益,各国设计出五花八门的首日封,不计其数,集邮人士收藏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为资助抗疟做出了贡献。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DDT存在污染严重等问题,几年后美国国会决定停用DDT,同时,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各国销售邮票所得都不够对付水涨船高的抗药性,抗性蚊子在DDT面前依然逍遥自在,民众对扑灭疟疾失去了信心。
↑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WHO改变思路和策略,其中举措之一是筛选对付抗性蚊子的新药剂,推广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等研制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研究抗疟疫苗,检测疟原虫的抗性品系,对症用药
↓。经过几年的摸索推广,抗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国邮政部门不忘推出抗疟新邮票,而在纪念WHO的功绩时,都会铭记这场已经远去的灭蚊抗疟运动。


文章链接:屠呦呦三封信拍出8万多
挂在孔夫子网的屠呦呦亲笔信,其中一封拍到4万多元
卖家称书信保真,系工作信函;屠呦呦家人称不同意拍卖
新晋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获奖后,她的3封谈论青蒿素的书信出现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被拍卖。截至前天晚上拍卖结束,记者发现,价格最高的一封信已经以41500元被拍出,三封信总共拍出8万多元。
律师表示,拍卖名人信件要征得所有权人和著作权人两方的同意。屠呦呦家人表示,不同意书信被拍卖。
新闻事件
新晋诺奖得主三封信拍出8万多元
昨
天记者登录孔夫子旧书网看到,在大众拍卖区的名人墨迹一栏,共有三封屠呦呦写给著名药理学家宋振玉先生的书信被拍卖,10元起价,每次最低加价5元。记者
看到,这些写给宋先生的信件,抬头处冠有“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大红字,内容主要是谈论有关青蒿素的研究等工作问题,用钢笔和蓝色圆珠笔写就。其
中一封信经过567次加价,历经三天被拍出,前晚11时33分,最后的价格定格为41500元,被一个名叫“davicdad”的网友拍到。而网友“牧牛
童道卓”则分别以31025元和15375元拍下了另外两封书信。
据卖家介绍,书信的收信人为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宋振玉先生。所售名人墨迹均长期保真,买家上手15天内有任何问题可以无条件退货。
各方说法
卖家:未涉隐私PK屠呦呦家人:不同意拍卖
卖家讲述
均为工作信件,未涉隐私
昨
天上午,记者联系上了卖家刘先生,他称自己是一个书信收藏爱好者,在多年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淘到了一些旧书信,其中有屠呦呦写给宋振玉的这三封信,当时
只是作为普通信件购买,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刘先生说,因这些书信谈论的都是青蒿素研究方面的问题,并未涉及任何个人隐私,这一段时间忽然传出屠呦呦获得诺
贝尔医学奖的消息,所以就把这三封书信拿出拍卖,“名人书信拍出几万元的价格很正常,我希望买到这些珍贵信件的藏家能将其留在国内,不要流往国外。”
网站说法
显示科学家研究的价值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上了孔夫子旧书网的副总经理孙先生,他表示,知道有卖家在网上拍卖屠呦呦书信一事。对于该书信的真假问题,孙先生说,卖家要承诺该书信保真,买家买到后,发现有问题的话,可以找卖家退货。
孔夫子旧书网对于前天的屠呦呦书信被拍卖一事书面回应称,屠呦呦所做出的研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成果。同时,她的书信也需要得到保护。这三封书信在孔夫子旧书网拍出高价,正好说明了人们对于这些文化成果价值的高度认可,显示了科学家研究的价值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收藏专家
书信未来还有升值空间
昨天上午,一位多年从事书信收藏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表示,书信收藏一般先看写信人的名气,再根据信件内容,二者合起来才能认定它的价值。
屠
呦呦作为一位在国际上知名的自然科学家,又刚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的书信肯定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作家莫言的书信,如上拍卖会,拍出十多万元一封也并
不罕见。屠呦呦作为自然科学家,书信可能没有文学家写得多,现在拍出的价格在未来还有升值空间,真要拿到拍卖会,或许会翻番。”
屠呦呦家人
不同意书信被拍卖
昨天上午,记者试图联系屠呦呦本人,她家里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前天晚上屠呦呦家人接受采访时,已经表明态度,不同意屠呦呦的书信被炒作拍卖,但现在忙于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书信被拍卖一事。经过证实,屠呦呦确实和宋振玉先生有过书信往来。
律师解读
拍卖名人信件
要征得同意
这次拍卖屠呦呦的书信涉及侵犯隐私吗?拍卖名人信件又需要注意什么?昨天上午,北京市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玲做了法律解读。
1。拍卖信件需要屠呦呦同意吗?
信
件,是特殊形式的作品,其承载的著作权与作品载体的所有权是相互分离的。宋振玉享有所有权,可以对信件行使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等权利,但是信件的著作
权属于屠呦呦。信件的卖家未经屠呦呦许可而将信件内容公开,此行为已经侵犯了屠呦呦的著作权,拍卖需要得到著作权人的同意,同时要经过信件内容涉及人士的
同意。
2。工作信件是否涉及隐私?
拍卖的三封信件属于私人信件,不论信件内容涉及工作还是其他,都不影响私人信件的性质。
3。拍卖名人信件需要注意什么?
拍卖行为是将拍卖物品公之于众,拍卖私人信件就是将私人信件公之于众,其本身就有侵犯隐私权之嫌。如果要进行信件拍卖,其前提不仅要获得信件合法持有人的许可,还要有信件作者及信件涉及人士的同意方能进行。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