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热钱数额惊人 如果藏匿银行危害更大

(2008-07-06 04:38:50)
标签:

热钱

银行

股票

 最近,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发表报告指出,中国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而截至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7969.6亿美元,按照这一数据,若剔除热钱,我国的实际外汇存储只有不到500亿美元。

热钱流向何方?

大量的热钱都去哪里了?按照热钱的属性,都是要进入逐利领域。奇怪的是,在公认的热钱必定光顾的两个领域:股市和楼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出现萎缩和萧条的景象,现有的数据似乎很难证明热钱正在大举入侵。上证综指经已从去年最高点跌去一半多。同一时期内,地产投资同样呈现出缩减趋势。自去年11月以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持续下行。

跟踪研究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国学者Brad Setser表示:“中国股市和楼市的表现说明热钱并没有进入该两个领域”。

但事实表明,大量热钱正不断进入中国,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势头,这些可怕的热钱到底去了哪里?不少专家认为,热钱在中国的主要藏身处并不在人们通常以为的股市或楼市,而是中国的商业银行里。花旗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真正的投机资金只要把钱放在银行就可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留意到香港资金换汇后存入国内银行的现象。根据现有规定,香港居民可以每天汇入中国内地的银行8万元人民币。

热钱流入银行系统

对于热钱的去向,Brad Setser解释说,“热钱有可能就趴在银行的账上”。由于人民币利息高于美元,而人民币又在升值,人民币存款的回报因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按社科院张明计算,自2008年初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后,第一季度升值的速度折合成年利率是16%,再加上中美利差----现在即使热钱不做实质性投资,一年可以得到的无风险收益是12%至14%左右。

从金融行业的负债看,中国商业银行存款的增长仍然较快。人民币存款2007年岁末就增长了17.9%。今年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4.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4%。5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8826亿元,同比多增7245亿元。1至5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1761亿元,同比多增16924亿元。

这样的现象与信贷控制时期应该出现的现象相反。信贷紧缩时,一般会出现企业存款大幅下降的情况,但现在企业存款不但没有下降,而且大有加速增加的趋势。

热钱藏在银行的危害

大家知道,银行是经济发展的中枢和命脉,也是经济运作的经营实体,如果大量热钱进入商业银行,银行是要付出成本利息的,按照公司属性,这些钱需要马上进入经营流通领域,银行才能盈利,这样势必增加货币供给,直接推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给健康发展的经济带来损害。

从银行经营来说,按照最近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吸收100元存款,上交人行只有17.5元,剩下82.5元,除留少量库存备付金外,大部分都是要通过信贷运用到企业或个人借款人中去,由负债转换为银行资产,由此热钱直接进入生产经营领域。

这些热钱一旦遇有风吹草动,就会随时逃跑,在没有“防火墙”下直接从银行抽血,显然比热钱逃离股市、楼市来的更快、更直接,因而给中国金融造成的伤害更大、更严重。11年前的泰国发生的金融危机还让我们记忆犹新,越南正在发生的严重经济动荡就是也是对我们最好的警示。

1.75万亿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算起来已经达11万多亿人民币,无论在银行存款中还是在贷款中都已占据举足轻重份量,如果运用不当或出现严重问题,它足可以使整个金融系统瘫痪,进而带来严重经济危机。必须引起金融高管的高度重视和严重关切,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加强监管热钱的“出口”和“进口”,让热钱置于我国金融的有效监管之下,避免热钱藏匿金融系统带来的各种危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