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遇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踟躇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圯的篱墙,走离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甚至消散了,她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个人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丞,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05.03.05 出生于浙江杭州。
1919 入杭州宗文中学。
1922
与杜衡、施蛰存、张天翼等合组文学团体「兰社」,创办《兰友》旬刊,由戴望舒担任主编。
1923 与施蛰存一同考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1925 与杜衡一同转入震旦大学法语特别班。
1927 「四·一二事变」后,受国民政府通缉,隐居家乡杭州,不久又和杜衡
到江苏松江县暂避施蛰存家中。
1928
住进刘呐鸥上海家中。与冯雪峰、刘呐鸥、杜衡、施蛰存、徐霞村等人组成「水沫社」。
《雨巷》发表于上海《小说月报》19卷8号。
《断指》载《无轨列车》第七期。
1929 与刘呐鸥、施蛰存等合办水沫书店。
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
与刘呐鸥、施蛰存合编《新文艺》月刊,共出八期。
1932五月,《现代》月刊创刊,由施蛰存任主编,戴望舒、杜衡为编辑。
十一月赴法国留学。
1933 八月,第二本诗集《望舒草》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杜衡作序。
1935 与穆时英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 与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卞之琳等创办《新诗》杂志。
1937 第三本诗集《望舒诗稿》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
1938
举家搬往香港,后应邀任《星岛日报》文艺副刊《星座》编辑,编发大量抗日诗文。
1939 发表《元日祝福》。
1942 遭日本特务逮捕。 写成《狱中题壁》与《我用残损的手掌》。
1947 译《恶之华辍英》,由上海怀正文化社出版。
1948 第四本诗集《灾难的岁月》由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
1949 赴北平。
1950 二月二十八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