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独步红尘妮妮
什么让义务教育变了味
按照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义务教育期间,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教育,同时我国很多地区尤其农村和偏远地区已经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如果严格执行贯彻《教育法》对于家长和孩子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福音,想想那些80后受教育时代的高学费,真的感到这一代孩子真的好幸运,赶上了好时候。不过每到入学期间,网络上就会传出很多上学难,上学贵,甚至今年出现了母子在教育局门前长跪的事件,看着天真无邪的孩子用迷茫的眼睛看着母亲。心里真的说不出什么滋味。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是怨声载道,甚至有的家长说,现在虽然说上学免费了,但是好像比以前不免费的时候花钱更多了,压力更大了。到底什么让义务教育变了味。
一,所谓的好学校卖学位。
因为教育投入的不同,有些重点学校教育设施比较完善,师资配备素质方面也比较高,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够上这样的好学校。可是从深圳市那个长跪的母亲事件可以看出,据说这样的学位很少,即使有本市户口也不一定能上。据说这样的学位要卖到一万多甚至更贵。
二,要高价这择校费,借读费。
我国规定中小学实行就近入学。但是很多重点初中都会像全市甚至全省招生。一是为了挖掘好生源,二是可以正大光明的收取赞助费,借读费。在很多家长看来上了好的中学就等于上了好的大学,就可以有一个好的未来,于是很多家长从过了春节就开始活动给孩子报考好中学。这个过程花费的精力物力就不要说了,即使考上了也要掏高额的择校费,赞助费、借读费。据说有的一年要2万至3万,比上大学都贵。
三,很多公立学校招生腐败。
《教育法》规定公立学校不许收取学杂费,赞助费,借读费。想想一个好的公立学校师资又好,设施又好,什么费还不让收,谁不想进。于是就催生出了很多招生腐败。据说这样的学校校长和领导人这时候最繁忙最神气。上次一次在腾讯看一篇文章说通过校长入学学生的要送几千元。这个博主还调侃的说,这名校长一年到头无精打采,只有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质疑我们条件够了为什么入不了学,而有的条件不够的却入了学。
四,老师办班收费。
现在学生找老师补习已成风气,据说还没放暑假就有家长给孩子报了4个以上的班。利用假期帮孩子补上拉掉的课或者学习一个专业也无可厚非。主要是有的却是直接去孩子老师办的班补习。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不许老师放学后,节假日办班,但是屡禁不止。这些老师还愤愤的说:成绩是我们辛辛苦苦努力得来的,为什么招生的时候只校长得钱。我们办班也是赚的辛苦钱,心安理得。很多家长也是说是孩子班主任和主要任课老师办的班也不好意思不去,去了总比在家瞎玩强吧。但是这无形中又是一笔负担。
五,农村孩子去城里上学。
由于前几年并校和师资流失原因,现在很多农村都没有了小学。很多家长说反正也要去外村上学,倒不如直接去城里算了,学历高一点的老师也都纷纷调到城里,更加剧了生源的流失,现在农村几乎没有小学。这些学生有的入了城里办的私立小学,这些小学收费非常高。即使有的进了公立学校,因为大学数公立学校没有住宿条件或者小学生生活能力差,必须有母亲或者家人在城里租房陪读,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虽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很多年了,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家长感到似乎让孩子上学越来越累,越来越贵那?这些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希望有识之士能给个答案。
不要忘了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要让我们的《义务教育法》变了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