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车追尾网友质疑不断,打雷和送车票成网络流行语

(2011-07-25 12:08:23)
标签:

动车追尾

王勇平

温州

动车

网络流行语

雷击

送动车票

教育

分类: 热点评论

            动车追尾网友质疑不断,打雷和送车票成网络流行语

                                                文:   独步红尘妮妮

                   

 

               动车追尾网友质疑不断,打雷和送车票成网络流行语

 

 

     7月23日夜里20时50分,两趟动车京福D301次和杭福D3115次列车发生特大追尾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有2节车厢坠下高架桥,截至目前为止,事故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132人住院。现场血肉横飞、一片狼籍,惨不忍睹。


   自从事故发生以来,我们又看到了一些让人感动的场面,,义务营救、深夜献血、网络接力还有那些不顾个人安危,不顾疲劳的奋斗在抢险第一站的解放军官兵。可是这样的感动不能抵消广大网民心中的不满和伤痛。一时间网上质疑声一片。网上质疑声总结起来不过是五种声音。

1、为什么前车反而追尾后车?在列车时刻表上,D301应该先于D3115十五分钟进温州南站,而实际情况相反。在温州南站之前,D3115被D301追尾了。

2、如果前车突然停止,后车怎么样避免追尾?


    按照动车的设计原理系统相当完善的遵循“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即列车遇到任何危险,系统自动切断电源,使列车停止运行。而且在正常或非正常情况下的制动距离都能满足后续列车安全停车的目的。可是杯具发生的当晚这种先进的系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其可能性有两个:一是整套CTCS系统出现重大故障,二是D301司机已经关闭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在正常状况下,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大。

3、这次事件官方解释为雷击。


从前几次的高铁发生事故,到现在出现动车追尾这样重大的事故,铁路部门给出的答案都是雷击。看来雷击是一个大包袱,什么样的大小事故都能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这也是广大网友最为不满的地方。既然设计了如此现代的动车和高铁,为什么不把雷击这样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考虑进去,难道抗雷击就是不可超越的技术难题吗?既然这样让这样没有保证的动车高速运行是不是有点草菅人命那?并且知道动车有这种瑕疵,为什么知道天气恶劣,还要让动车准时出发那?

 

4 事故责任到底是是谁?有的说事动车本身出现问题,有的说是制度问题,调度和相关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的。有的说是动车司机臆测行车而发生的追尾事。


掩埋破损车厢是为了毁尸灭迹?有人提出,在救援工作并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掩埋破损车厢,难道不会造成幸存者被活埋吗?昨晚一幸存小孩获救似乎更加佐证了上述观点。

  
      网友的质疑都是合理的,应该的,毕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杯具事件,这样的悲剧从理论上貌似不应该发生,但是他确发生了。网友都有权利知道真相,也有权利知道我们花巨资建的高铁和动车到底是为了出行方便还是为了用于自杀的。


       但是到今天为止,铁道部还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虽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鞠躬致歉,但是他的言行被网友指责回避事故原因。我也看了这一段视频,当问到为什么在救援结束为何又发现活着5岁女孩?王勇平只用这是一个奇迹来敷衍了事,我现在只能回答你,这样的事情就是发生了。当记者问到为何要对破损车厢进行掩埋?王勇平回答称,把车厢埋到泥潭里,是考虑到救援的需要,为抢险腾出更多的空间。并且不耐烦的说道,我不管你信不信,我信。整个记者招待会现场王勇平就像一个自说自话的无赖,给人的感觉就是事情就是这样的,你能把我们铁道部怎么样?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王勇平不是一个合格的发言人,从他历史上就可以看出,向来是说话不负责任,并且过后还能用一种无赖的方式圆了下来;另一个方面传递出一个信息,不把社会的舆论放在眼里,网友的质疑更是什么也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你们何干?

 

   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不是敷衍能了事的,我国民主化进程在加大,这种关系到国家发展,人民安危的事情不能随便就了了的。必须要相关人士负起责来。我国是一个拥有黑色幽默最多的国家,从今天开始有两个黑色幽默在网上流行,一个就是每当人犯了错以后,这个网友就会说不怪我啊,都怪打雷了。另一个笑话是烦谁了,就说送你一张动车票。不过我希望这两个笑话以后只是一个笑话。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