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独步红尘妮妮
一个对三峡水电站有巨大作用的美国老人
现在说起三峡,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的是三峡水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尤其在发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在能源日渐枯竭的今天,三峡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起来。
整个三峡工程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提起,到1992年七届全
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之间论证过程历时72年,从1993年开始移民到2010年底完全竣工连续建设17年。这个过程可谓艰难曲折,其中的故事可以写几千万字了,所以不再博文中一一叙述,其中一个叫萨凡奇的美国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三峡史上最著名的“萨凡奇计划。”
1919年孙中山提出“闸堰”计划后,1944年,中国战时生产顾问,美国经济学家潘提出了在三峡修建水力发电站的长的“潘计划”。这份报告引起了另外一个美国人——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世界著名大坝权威萨凡奇博士的极大兴趣。萨凡奇在中国同行的帮助下,于四川长寿县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他在致当时国民政府的信中说:“三峡计划之初步报告,是我从事工程四十年来之一大快事。我能参与研究此项空前伟大的工程,至为甚幸。”
萨凡奇在美国是公认的大坝杰出设计师,“二战”前,他提出要在美国西部的哥伦比亚河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大古力坝。1938年,美国木工程协会在芝加哥集会,斥责萨凡奇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在不毛之地建坝,是不是老糊涂了?结果,罗斯福政府力排众议众议,支持了萨凡奇,致使大古力坝水电站在“二战”期间为战时提供了大量的电力,也为西部带来了繁荣。因此,务实的美过舆论认为:萨凡奇想干的事一定是对的,萨凡奇赞成的事一定是对的,萨凡奇想干的事一定能干成。
当时萨凡奇在美国垦务局已经担任了设计总工程师长达27年之久,已经建成了六十多座大坝,包括当时居世界四座大水坝之列的美国鲍尔德坝河大古力坝。萨凡奇当时的权威享誉世界。他是一个认真而又简朴的人,倾心于公共事业,曾多次拒绝各方私人企业的重金礼聘,因而被美国政府誉为"特殊公仆”他的设计不仅仅限于美国国内,他的足迹遍及加拿大、南美、澳大利亚、巴马及亚洲。1939年,他主持设立了印度喷江省水力工程,连带设计了灌溉区渠道工程,区域广达200万亩,受惠农村人口25万余人。
萨凡奇来到中国时,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古怪的老头。大个儿,大块头,胡子总是刮得干干净净,沉默寡言,除了谈工作,什么也不谈。待人接物,按照曾在长寿县陪过他的陆钦侃先生描述说:“很认真,很老实,很严肃,不爱说话。但是没有权威的架子。”他唯一的爱好和乐趣是,早上在长寿龙溪河的山上散步。
他在美国的生活似乎也很单调。他早年丧妻,一直鳏居,家里有一个老姐姐操持。在丹佛进行三峡初步设计的时,他对中国工程师很友好,经常请到家里聚餐。
他还是一个固执的老人。来到中国后,即要求踏勘三峡坝区。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宜昌,在三峡出口南津关,能看到日军的前沿阵地和钢盔的反光。日机还经常到三峡区沿江轰炸。因为太危险,当局请他放弃踏勘计划。老头干脆立下“遗嘱”,以表示生死在所不惜的决心。
在国民党第六战区副司令兼江防司令吴奇伟将军的陪同下,萨凡奇完成了长江三峡区历史性的踏勘。在勘测过程中,龙溪水力发电工程处的工程师钱广宗不幸坠江身亡。这次踏勘的重要成果,就是选定南京关作为三峡水库的坝址。
1944年10月,国民政府将“萨凡奇计划”拖请在重庆访问的美国战时供应局局长唐纳德。内森转交罗斯福总统。据美籍华人、著名水利专家徐怀云先生回忆:“白宫将此世世界最大水利工程透露给新闻界,轰动了全球”
在萨凡奇的推动下,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6月,国民政府先后派出54名由徐怀云先生为领队的等工程技术人员,赴美进行三峡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由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资金短缺,完全丧失了一个巨型工程所必需的社会环境。1947年5月16日,初步设计被迫中断,人员遣散。
1946年,萨凡奇在重庆召开记者招待会上说:三峡计划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杰作。”“我已经65岁了。。。。。。如果上帝给我时日,让我看到三峡工程变为现实,那么,我死后灵魂一定会在三峡上得到安息。
1963年,八十二岁高龄的萨凡奇十分伤感地对前去看望他的徐怀云先生说:“中国大坝一定会建起来的。你们中国人有许多聪明人,不会把巨大的财富长期摆放着不用。只是,对于我,已是一个失落了的美好而又痛苦的梦境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