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胸怀——国际品牌海尔的胸怀

标签:
鸡笼海尔集团希望小学张瑞敏云南教育 |
分类: 散文随笔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庭的未来在孩子身上,社会的未来在孩子身上,国家的未来在孩子身上,这个理念是每一个有着远见卓识人物的共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很多高瞻远瞩的企业家也把支持教育作为自己企业的理念甚至义务。在这方面海尔集团是其中的佼佼者。
去年海尔承诺“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学”计划,共捐建希望小学51所。海尔说到做到,不像有的人做慈善只是作秀,进入2009年,由海尔出资兴建的希望小学拔地而起,每每看到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告别原来破旧的校舍,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我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激动地泪水。
最近又一座海尔希望小学建成,6月16日云南班考海尔希望小学正式揭牌。锣鼓声中,可爱的佤族孩子们唱着、跳着走进了崭新的两层教学楼。老师和家长们的脸上也都挂着灿烂的笑,他们感动的说“孩子们终于不用在‘鸡笼’教室里上课了!”
我们身处都市的人很难想象当初孩子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班考是地处云南边陲是住在大山深处的佤族人。当地人均月收入不足70元,虽然意识到教育对于脱贫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经济基础,力不从心。学校原来有五间砖瓦教室,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大山湿气的长期侵蚀早已摇摇欲坠,为了解决教室不够,以及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学校在一侧空地上用竹片和茅草搭建了几间被当地人称作“鸡笼”的教室,坑坑洼洼的教室地面因长期积水形成了很多烂泥坑,几间“鸡笼”教室紧挨着,由于不隔音导致了讲课读书声的互相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质量
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一个未来,让孩子早日离开“鸡笼” 奥运结束后克服诸多困难,海尔集团第一时间展开建设工作。海尔负责人在揭牌仪式上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这些可爱的佤族孩子早日走出‘鸡笼’教室。”
孩子们的境遇感动了海尔云南工贸的每一名员工,大家在揭牌仪式前夕自发捐款,仅仅一天时间就超过一万元,加上海尔集团的专项拨款,为孩子们购置了丰富的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
看着这些佤族小朋友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瞪着大大的眼睛,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知识的营养,心中说不出的安慰。希望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成国家的栋梁之才。
海尔集团不愧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它的胸襟是博大的,眼光是高远的·。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已经成长为一个高瞻远瞩的世界名牌,逐渐占领了在美国、欧洲、中东、亚太、日本等国际市场。作为一个正在起飞的名族企业,海尔一直关心教育事业,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海尔集团就已经捐建希望小学78所,现在再度捐建希望小学51所迄今为止,海尔集团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和物品总价值已高达5亿余元。其中,在救助失学儿童活动、赞助萌芽工程等爱心活动中捐赠总额近1.6亿元。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在《海尔是海》一书中指出:“海尔应像大海,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它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同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也让我看到了以海尔为代表的民族企业的眼光和胸怀,他们已经完全具备了一个国际企业的素质。